霉菌生长与繁殖过程中分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称为霉菌毒素,是一类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能产生。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所有的霉菌毒素生物及化学特性皆不同,不同地理位置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毒素对畜禽的影响依照摄入量、体内累积毒素量、动物的种类、年龄及性别皆不相同。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由四种霉菌属分泌: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A、B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Fumonisin毒素等),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鉴于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尚无好的治疗方法,“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禽病防控策略对于规模化养禽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只有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禽群进行综合保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
■1规模化养禽场霉菌的来源
1.1饲料中霉菌
各种饲料原料如玉米、谷类、豆类、花生饼粕及豆类饼粕,在收获时或由于保管贮存不当,极易被各种霉菌污染并生长。
1.2养禽场舍内空气中霉菌孢子
平时禽舍通风不良、潮湿等均有利于霉菌的滋生。空气中也会有霉菌孢子漂浮。
1.3养禽场水中霉菌
养禽场水源受到霉菌污染或水线中滋生的霉菌。
1.4养禽场垫料中霉菌
由于禽舍内潮湿,垫料不卫生或更换不及时导致霉菌滋生。
■2霉菌的危害
2.1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霉变饲料的感观性异常,如变色、异味、黏稠、结块等,严重影响饲料适口性,霉变严重的饲料家禽拒食。霉菌在霉变饲料中大量繁殖,需消耗饲料营养物质,霉菌分泌的酶又分解饲料,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2.2损害内脏器官
如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家禽摄入后,主要病变为:肝肿大、苍白、变脆、脂肪肝、胆管上皮增生等。霉菌毒素还会引起肾小管变性,脾脏淋巴滤泡增生、肿大,胰腺水肿、有出血点,膀胱黏膜充血,胃底部黏膜大片出血或形成溃疡,肠道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出血,肠壁水肿、增厚,心包腔积水、心外膜出血等病变。
2.3影响免疫功能
霉菌毒素可导致免疫抑制,表现为法氏囊、胸腺和脾脏质量降低,T、B淋巴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免疫球蛋白和抗体受到抑制,补体和干扰素活性明显降低,损害巨噬细胞功能。
2.4影响消化道机能
霉菌毒素的刺激可导致腺胃和肌胃发生炎症,并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降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5影响生殖和内分泌机能
如黄曲霉毒素可使公禽睾丸萎缩、质量降低、精子生成量减少,繁殖力和受精率下降;对母禽可引起卵巢囊肿、雌性激素分泌量和产蛋率降低。
■3规模化养禽场霉菌综合防控策略
3.1饲料中霉菌的预防
3.1.1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
引起饲料霉变的3个主要条件是湿度、温度和氧气。如果能控制这3个条件之一,即可有效地防止霉变。水分超标是一个主要因素,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超过15%时可导致霉菌大量生长繁殖,饲料水分含量达17%~18%时,为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一般情况下,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线以下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故农作物收获后应迅速将其干燥,且必须保证干燥均匀一致。
3.1.2尽量缩短储藏期
饲料的储藏时间也是影响饲料霉变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发现饲料霉变程度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一般库存时间超过45天就容易引起霉变,所以原料应以先进先出为原则,尽量减少饲料的库存时间。
3.1.3添加化学防霉剂
在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5%以及在不良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下,霉菌仍可以吸收空气中水分而迅速生长,同时霉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又会生成水,使饲料霉变加剧,所以添加饲料防霉剂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常被用作防霉剂的有丙酸及其盐类、其次是山梨酸及其盐类。
3.2禽舍内空气、禽饮用水、垫料的霉菌预防
定期对禽舍内空气、禽饮用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一旦发现霉菌超标,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如加强禽舍通风换气,及时更换垫料或清除粪便,每天对鸡群用0.5%过氧乙酸带鸡消毒2次,每天监测,直到空气质量达标,然后确定消毒间隔。定期用水无忧清洗水线,并监测效果,确定清洗间隔。
3.3发生霉菌病禽群的治疗
给病禽饮服0.05%硫酸酮溶液,连饮5天,停饮3天,再饮3天,病重者用制霉菌素混料饲喂,每只每天4万国际单位,连用3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通过上述措施,大多数病禽可治愈。
作者系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教道场,传授科学养殖与健康养殖之道,方便进场。点击“阅读原文”,为您呈现更多精彩内容↓↓↓亲!你可记得苏孜阿甫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