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热消融是指通过热效应原位灭活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Cryo-A)、激光消融(laserablation,LA)、超声消融(ultrasoundablation)等。多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等优点,也可在腹腔镜下或开放术中完成,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肿瘤消融在我国属于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为规范肝脏肿瘤热消融技术操作,确保医疗安全,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国内肿瘤消融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认真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本共识以射频消融为代表,同样适合于微波消融,并可为其他消融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提示本共识涵盖适应证、禁忌证、消融手术室要求与布局、术前准备、麻醉方案、操作步骤、术后处理、并发症防治、疗效评价与随访等几方面内容,本文仅就适应证和并发症防治等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医学杂志年第31期。
适应证01肝脏恶性肿瘤
1完全消融完(1)原发性肝癌:单发肿瘤,直径≤5cm;多发(数目≤3)肿瘤,最大直径≤3cm。(2)肝脏转移瘤:原发病灶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或肝外转移灶稳定、肝内病灶预期能完全消融。
2姑息消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消减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原发性肝癌:无法完全消融、无消融治疗禁忌证,射频消融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2)肝脏转移瘤:存在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时可在全身治疗的同时行肝内病灶消融。
02肝血管瘤
直径5cm、有临床症状。
并发症防治并发症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B级)及重度(C~F级)。A级:无需治疗,无不良后果;B级:需要治疗,无不良后果,包括仅需1夜的观察;C级:需要治疗,住院时间48h;D级:需要治疗,增加了医护级别,住院时间48h;E级:导致了长久的后遗症;F级:死亡。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刻(术后24h内)并发症、围手术期(术后24h~术后30d)并发症及迟发(术后30d以上)并发症。
01疼痛:
术中疼痛多呈轻~中度,持续数天~2周,予止痛治疗多可缓解;术后疼痛多为轻度,很少出现中度以上疼痛,中、重度疼痛在排除急腹症、出血等情况后应给予充分镇痛。
02消融后综合征:
指消融后一过性出现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表现,多呈自限性,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与消融体积大小呈正相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持续2~7d,消融体积较大者可持续2~3周;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03胆心反射:
(1)原因:手术操作或热能刺激胆系而兴奋迷走神经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可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2)治疗:立即停止治疗并加强镇静、镇痛,必要时予相应紧急处理。(3)预防:术前对肿瘤邻近胆系者可应用药物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术中充分镇静、镇痛;消融条件宜从低温度/小功率开始,逐渐升至预定参数。
04心包填塞:
(1)原因:射频电极针、活检针等穿刺损伤心包。(2)治疗:少量(ml)心包积液应密切观察,如有增多趋势应紧急行心包穿刺引流;中量以上(ml)心包积液应紧急行心包穿刺引流。(3)预防:肿瘤邻近心脏,须分步进针穿刺,防止误穿。
05胆汁瘤:
(1)原因:消融体积较大时可形成胆汁瘤,继发细菌感染即为肝脓肿。(2)治疗:无症状者无需处理,胆汁瘤持续增大或形成肝脓肿须穿刺抽吸/置管引流;肝脓肿应在引流的同时应用抗生素(根据脓液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3)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存在感染危险因素(糖尿病,有胆管、胰腺手术史,尤其胆肠吻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管支架植入术等)及消融体积较大者根据实验室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06肝功能衰竭:
(1)原因:单次消融体积过大、感染、大量出血、二级以上门静脉和(或)胆管分支损伤等。(2)治疗:积极保肝、营养支持,及时处理并发症(抗感染、脓肿引流、止血、扩容、胆管引流等)。(3)预防:术前制定个体化消融计划、控制单次消融范围、术中避免损伤肝内较大胆管及血管,术后密切监测病情,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07肝内血肿、肝包膜下和(或)腹腔出血:
(1)原因:肝包膜/肝实质撕裂,肿瘤破裂、血管损伤、针道消融不充分等。(2)治疗:少量出血保守治疗;动脉活动性出血、大量出血应及时行动脉栓塞或消融止血;失血性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行动脉栓塞,必要时手术探查。(3)预防:避开较大血管穿刺肿瘤,尽量减少穿刺次数,肝内调整射频电极针位置或离开肝包膜重新穿刺及术毕撤针时均须充分消融针道。
08气胸:
(1)原因:穿刺损伤脏层胸膜或肺组织。(2)治疗:少量气胸保守治疗,中~大量气胸应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3)预防:增加穿刺精准度,必要时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屏气训练。
09胸腔积液:
(1)原因:肿瘤邻近膈肌,术中热能及术后坏死组织刺激胸膜。(2)治疗:少量胸腔积液保守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3)预防:消融邻近膈肌肿瘤时避免射频电极针穿刺至膈肌部位,可结合化学消融或采用水/气体分离措施保护膈肌,也可于腹腔镜下进行消融。
胆管和(或)胆囊损伤:
(1)原因:射频消融热损伤胆管和(或)胆囊。(2)治疗:轻微胆管扩张无需处理;中-重度梗阻性黄疸应置管引流或行胆道成形术;胆囊穿孔时须切除胆囊。(3)预防:病灶邻近肝内较大胆管可结合化学消融,也可术前行胆管置管、术中经置入管路持续泵入生理盐水予以保护;病灶邻近胆囊,可结合化学消融或采用水/气体分离措施保护胆囊,也可于腹腔镜下进行消融。
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
(1)原因:穿刺损伤肝动脉、门/肝静脉分支。(2)治疗:分流量小者无需治疗,分流量大者需采用弹簧圈封堵瘘口。(3)预防:根据术前及术中影像,避免射频电极针穿刺损伤肝内较大的动脉、门/肝静脉分支。
胃肠道损伤:
(1)原因:肿瘤邻近胃肠道,射频消融热损伤胃肠道。(2)治疗:胃肠道穿孔者须胃肠减压、禁食水并及时手术治疗。(3)预防:术前对可疑胃肠道侵犯者行胃镜/肠镜检查,已侵犯胃肠道者禁行射频消融治疗;肿瘤邻近胃肠道者术前应充分清洁肠道并禁食、水24h以上;术中精准定位、合理设定消融参数,可结合化学消融或采用水/气体分离措施保护胃肠道,也可于腹腔镜下进行消融。
膈肌损伤:
(1)原因:消融邻近膈肌肿瘤时热损伤膈肌。(2)治疗:出现气胸或胸腔积液时处理方法同前述"气胸"及"胸腔积液"的处理。(3)预防:同胸腔积液的预防。
肿瘤种植:
(1)原因:反复多次穿刺肿瘤、针道消融不充分。(2)治疗:予以消融治疗。(3)预防:尽量减少穿刺肿瘤次数;射频电极针已进入肿瘤但需调整位置时须原位消融后再回撤调整。
皮肤烫伤:
(1)负极板粘贴处皮肤烫伤:①原因:使用单个负极板、负极板粘贴不实、一侧负极板脱落等使负极板粘贴处局部电流负荷过大;②治疗:轻度皮肤烫伤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也可局部应用烫伤膏;中重度皮肤烫伤按烧伤处理,必要时清创、植皮;③预防:负极板与皮肤全面接触、粘贴密实对称;局部毛发浓密时备皮;负极板局部冰袋冷却;一侧负极板过热时应立即查找原因。(2)皮肤穿刺点皮肤烫伤:①原因:针道过度消融;②治疗: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必要时局部应用烫伤膏;③预防:避免针道过度消融。
少见并发症:
肋间动脉及肋间神经损伤、胆管-支气管瘘等。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医学杂志》,,97(31):-.
点击观看近期热文流式细胞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博士写的看病神文,终身受用
一个假人放在宝宝面前,结果她的举动让世界吃惊!
中华医学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