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没有NBI、蓝激光、没有高清胃镜及放大胃镜,虽然无法观察IPCL形态,但不等于我们就抓不到食管早癌,虽然没有高大上的设备,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同样可以使食道早癌无处藏身,但要进一步判断食道早癌的侵润深度,就需要超声内镜、高清放大带NBI内镜及蓝激光高清放大带FICE内镜等高大上的设备了。
检查前先使用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清除粘液和泡泡,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局部冲洗。
检查时密切注意观察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的主要表现:(1)颜色的改变,可为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欠清晰;(2)黏膜形态的改变,微隆起或凹陷,亦有完全平坦型,黏膜比较粗糙,可伴有糜烂或结节,质地比较脆或硬,触碰易出血;(3)血管纹理的改变,黏膜下血管模糊或消失。观察时要注意调节充气量,充气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病变的诊断。
发现以上病变或者是高危人群(有食道癌家族史者等)不要嫌麻烦,应该常规使用卢戈氏液染色,染色之前一定要将病变黏膜表面冲洗干净,最好用喷洒导管均匀喷洒,染色范围大,比较才明显,染色好3分钟再观察效果更佳,最好是自上而下整条食道染色,碘染色模式分为4级: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急慢性炎症;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现淡染区或者不染区即取活检,食道早癌就会现原形。
另外注意食管活检技巧:
1:有条件下,可用透明帽作为辅助。把透明帽套的浅一些,用前端露出的部分抵住病灶部位作为固定,然后再取检。
2:无透明帽可用时,就是尽可能把病变放置于6点钟方向,这样也会比较好一点。(再次提醒观察位是12点方向,活检位是6点方向)。
3:活检中最重要的一步依旧是留图,当你活检钳夹到的一瞬间不要慌着钳取组织,要牢记此时应该留图。因为这是和病理沟通的最有力证据。
4:尽量不要用带针活检钳,根据卢戈氏液染色的淡染区及不染区,精准活检,尽量避免多块活检后组织粘连造成ESD手术的困难。
附三例食道早癌诊断分享:
患者揭某,女性,43岁,因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来我院求治,门诊做电子胃镜检查见食道下壁及后壁各见一不规则环状粘膜发红(白光)
卢戈氏液染色见不染区
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活检病理报告示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伴局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患者陈某,男性,68岁,因三个月前在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窦低分化腺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三个月常规胃镜复查见距门齿30cm处食道后壁一不规则片状粘膜发红。吻合口又见一菜花样粘膜增生,考虑原胃腺癌复发。
卢戈氏液染色不染
活检病理报告示食道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患者,周某,男性,47岁,因上腹部不适来我院门诊求治,做电子胃镜检查见距门齿26-28cm食道浅溃疡
卢戈氏液染色见大片状不染区
活检病理报告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本文作者:丁堃,副主任医师,江西省医院党总支书记,消化内镜室主任。毕业于江西赣南医学院。江西省上饶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在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胰胆系疾病的内镜下介入诊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要包括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剥离切除术(EMR、EPMR、ESD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良恶性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近年来开展多项内镜下诊疗新技术,医院的空白。
丁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