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概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也属这一范围。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当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时,可引起周围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第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见于下列原因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第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十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有联系。
(1)呕血和黑便: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样黑便。只有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2)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
(3)原发疾病的症状: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第四,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大便潜血检测可确定是否为消化道出血并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2)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在急性出血三四个时后开始减少,白细胞升高;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则贫血加重,白细胞及血小板进一步减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可引起肠源性氮质血症。
2.急诊内镜检查?近年来,急诊内镜检查已列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急诊内镜是安全可靠的,其并发症与常规镜检并无差别;如果病情许可,镜检时间越早越好,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3.小肠镜检查?对虽然经过全面检查仍找不到出血灶者,可考虑小肠镜检查。
4.双重对比胃肠钡餐造影?一般在出血停止、大便潜血阴性后检查。近年来也有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5.ECT检查?应用放射性核素99锝标记细胞扫描,以确定活动性出血部位。该方法无损伤性,适用于危重患者,间歇性出血患者也可采用。
6.选择性动脉造影?必须在持续出血且出血>0.5毫升/分钟的情况下才可被此方法发现。此方法是发现血管病变的唯一方法。由于其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故一般不作为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
7.吞线试验?一般用普通棉线,让患者吞下端,次日取出,观察血染点,根据血染距门齿部位来判断出血点所在。
第五,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处理
1.现场及运送患者途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
2.使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将其下肢抬高,对呕血患者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被误吸而导致窒息。
3.吸氧,保持安静,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肝病患者慎用)。
4.建立静脉通道,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5.对于反复呕吐者应放入鼻胃管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6.使患者卧床休息。
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禁食两三天。其他呕血者禁食4小时,如无呕血或单纯黑便者,可进食温凉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二)输血、补液
可用全血、血浆或生理盐水等迅速补充容量。输液速度和种类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和每小时尿量来调节。一般认为输血的指征有:烦渴、冷汗、休克者;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脉率在次/分钟以上者;血红蛋白在70克/升以下且继续出血者。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不宜用右旋糖酐类及不宜过多使用库血,亦不宜输液(输血)过多、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和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1)去甲肾上腺素?8毫克加入毫升水中分次口服,或经过鼻胃管注入。
(2)根据出血性质选用云南白药、维生素K、安络血、凝血酶、6-氨基乙酸、抗血纤溶芳酸、酚磺乙胺等。
(3)垂体后叶素?20~40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毫升,静脉滴注(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妊娠期患者禁用)。近年来采用生长抑素,可使血流减少及门脉压降低,但不伴有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
(4)抑酸剂的应用?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对控制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3.内镜下出血。
(1)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
(2)内镜下激光、微波、电凝止血。
(3)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及曲张静脉套扎治疗。
4.手术止血对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治疗要慎重,因为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比择期手术高。故仅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出血部位明确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