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

文章刊于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7(4):-.

作者:薄晓波王越琦刘厚宝

作者单位:医院普通外科

作者简介

刘厚宝,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胆道外科主任,胆道疾病中心主任,医院医院外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胆道学组副组长,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消化肠胃肿瘤协会委员等。担任JournalofDigestiveDiseases和BMC等6本杂志编委和审稿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等10余项课题(课题负责人)。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参与教材和专著编写10余部,副主编1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等获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2项(课题负责人)。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肝内外胆管癌总发病率的50%,好发于亚裔和西班牙裔人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由于其起病隐匿、侵袭转移能力强,特别是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毗邻重要血管,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到50%,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而5年总体生存率仅约为5%[2]。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能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20%~50%。然而相对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近十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而言,肝门部胆管癌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进步十分有限,特别是其根治性切除率无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难点:(1)术前精准评估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困难;(2)术前精准评估肝功能储备困难。目前对于如何判断术前肝门部胆管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尚未达成一致,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一、临床分型和分期

目前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常用分型及分期系统主要有4种:Bismouth-corelette分型作为最经典、大多数外科医师最熟悉的临床分型,具有简洁、实用、便于施行的优点,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其不足是无评估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预后的关键因素。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的TNM分期是基于术后病理情况的分期系统,对于肿瘤的进展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于术前评估并无帮助。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MSKCC)的T分期是根据肿瘤是否侵犯二级以上胆管以及门静脉,是否合并肝叶萎缩,但并未考虑动脉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等因素。在以上这些分期系统的基础上,国际胆管癌协会在年提出了新的肝门胆管癌分期系统,该分期系统结合了以上3种临床分型分期系统的优点,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术式选择、手术安全性及预后能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估[3]。此外,该分期方法还能对临床治疗进行规范化与统一化,建立疗效评估标准。因此笔者推荐推广应用国际胆管癌协会版分期系统。

二、术前评估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是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确定有无胆道梗阻及其部位,肝门部胆管癌在超声上表现为肝内胆管的扩张。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多为浸润型,超声往往低估胆管受累的范围。多普勒超声更有助于评估肿瘤侵犯门静脉和肝实质,但对于肝动脉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敏感性较低[4]。超声造影检查作为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动脉、静脉和延迟阶段,更好地对肿瘤进行特征显示,提高了检查的准确度。然而超声检查的结果受操作者影响明显,因此仅作为初筛手段[2]。

2.CT:CT较超声检查而言,空间分辨率高,对肿瘤范围以及血管侵犯的判断较准确。尤其是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dgcxtx/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