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我们总会听到
“豆腐和蜂蜜不能一起吃”
“木瓜能丰胸”
“木耳猪血是清肺食物”
“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
这些结论到底哪些是真的
哪些又是谣言
生活中还有哪些
我们没注意
却影响我们生活的科学小知识
快来和科科一起了解吧!
天气微凉,不冷不热,现在正是出游的好时节。约上三五好友,外出走走,踏青赏花,别提多惬意。当然,各种小零食,也是出游必不可少的。瓜子,就是不少人的大爱。
但是在网上却看到关于发苦的瓜子有毒、致癌的说法:“如果吃到带有苦味的瓜子后,请马上吐掉,并用清水漱口!因为这种瓜子可能导致肝癌!因为瓜子一旦发霉,其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它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毒性是砒霜的68倍,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这条消息,着实让许多人吓了一条:“最爱吃的瓜子,一言不合就中毒?”那么发苦的瓜子真有这么大的毒性?其实这条消息并非无中生有,可以说基本属实,但也不是说吃几颗苦籽就会致癌。
早在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显微镜下的黄曲霉毒素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一般认为其毒性主要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急性中毒黄曲霉毒素是剧毒物质,一次摄入较大剂量黄曲霉毒素,能导致机体急性中毒和急性肝损伤,呈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等。
慢性中毒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其主要变化特征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出现动物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母畜不孕或产仔少等系列症状。
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其致癌范围广,致癌强度大,可诱发肝癌、胃癌、肾癌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
瓜子有苦味跟它变质发霉有一定的关系。天气温暖湿润,农作物容易发霉变质,如果感染了黄曲霉菌,就会产生让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可见,变苦的瓜子确实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可能,但并不是每一颗苦味的瓜子都是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苦的瓜子也可能是被炒糊了或者虫蛀了,放久了也会氧化,从而产生苦味。偶尔吃到苦籽,吐出后漱漱口,也不必过于紧张。
要避免接触黄曲霉毒素,就要避免食物发霉。尤其天气潮湿时,要注意把瓜子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在此,还是忍不住要提醒大家,瓜子内的油脂含量较丰富,好吃也别吃太多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坚果每周可摄入50~70克,此外,食用原味坚果为首选,因为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带入较多的盐、糖或油脂。
1.看颜色:瓜子最好是本质的颜色,花花绿绿的颜色有可能是化学颜料的结果。
2.看表皮:瓜子要挑表皮完整的,那些表皮破损的,可能是返潮发霉了的,不要选择。
3.手一搓:有些瓜子看着油黑发亮的,用手搓一搓,如果手变黑的话,可能是加了颜料。
4.闻一闻:有刺激的发霉了的味道,果断放弃。
5.看大小:大小均匀、饱满的瓜子,最惹人爱。
6.尝一尝:买前建议先尝一尝,如果出现发苦、发涩发味儿的话,不要购买。
7.最好买袋装:与散装瓜子相比,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袋装瓜子,质量上相对更有保证。
你学会了吗?
这下可以放心吃瓜子了!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