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1、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空肠疾病,如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2、门静脉高压引起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等造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等引起的胆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4、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血管性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应激性溃疡败血症等。
1、呕血和(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3、氮质血症。在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于一次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约24~48小时可达高峰,大多不超出14.3mmol/L(40mg/dl),3~4日后降至正常。4、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5、发热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1、一般急救措施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粪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2、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是要输血,一般输浓缩红细胞,严重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输全血。下列情况为紧急输血指征:①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②失血性休克;③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输血量视患者周围循环动力学及贫血改善而定,尿量是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原有心脏病或老年患者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入量。3、止血措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本病往往出血量大、再出血率高、死亡率高,在止血措施上有其特殊性。(1)药物止血:①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血管加压素的推荐疗法是0.2U/min静脉持续滴注,视治疗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至0.4U/min(目前国内所用垂体后叶素含等量加压素与缩宫素)。研究证明,只有达到上述较大剂量,该药才能发挥止血效果,但此剂量不良反应大,常见的有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因此,应同时使用硝酸甘油,以减少血管加压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硝酸甘油还有协同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用法为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根据患者血压来调整剂量。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mg,每30分钟1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者忌用。②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又名特列加压素,terlipressin):为加压素拟似物,与加压素比较,该药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2mg/次、4~6小时1次、静脉推注),然因价昂目前国内未推广使用。③生长抑素及其拟似物:可明显减少门脉及其侧支循环血流量,止血效果肯定,因不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故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已成为近年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常用药物。14肽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用法为首剂μg静脉缓注,继以μg/h持续静脉滴注。本品半衰期极短,应注意滴注过程中不能中断,若中断超过5分钟,应重新注射首剂。奥曲肽(octreotide)是8肽的生长抑素拟似物,该药半衰期较长,常用量为首剂μg静脉缓注,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滴注。(2)气囊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插入三腔二囊管,注气入胃囊(囊内压50~70mmHg),向外加压牵引,用以压迫胃底,若未能止血,再注气入食管囊(囊内压为35~45mmHg),压迫食管曲张静脉。用气囊压迫过久会导致黏膜糜烂,故持续压迫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4小时,放气解除压迫一段时间后,必要时可重复充盈气囊恢复牵引。气囊压迫止血效果肯定,但缺点是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如吸入性肺炎、窒息、食管炎、食管黏膜坏死、心律失常等),由于不能长期压迫,停用后早期再出血率高。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其应用宜限于药物不能控制出血时作为暂时止血用,以赢得时间去准备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3)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粘合剂至曲张的静脉(前者用于食管曲张静脉、后者用于胃底曲张静脉),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不但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可有效防止早期再出血,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一般经药物治疗(必要时加气囊压迫)大出血基本控制,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在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治疗。并发症主要有局部溃疡、出血、穿孔、瘢痕狭窄等,注意操作及术后处理可使这些并发症大为减少。(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急诊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应尽量避免。但在大量出血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唯有进行外科手术。有条件的单位亦可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该法尤适用于准备做肝移植的患者。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习惯上又称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最为常见。止血措施主要有:(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而且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具有止血作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所引起的出血,常规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后者在提高及维持胃内pH值的作用优于前者。急性出血期应静脉途径给药。(2)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约80%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止血,其余部分患者则会持续出血或再出血。内镜如见有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应进行内镜止血。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热探头、高频电灼、激光、微波、注射疗法或上止血夹等,可视各单他的设备及病情选用。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也可视情况选择上述方法进行内镜止血。(3)手术治疗:内科积极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须不失时机行手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具体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各有不同,详见有关章节。(4)介入治疗:患者严重消化道大出血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既无法进行内镜治疗,又不能耐受手术,可考虑在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灶的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排便,经免上厕所发生晕厥、摔倒等意外。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热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应戒烟戒酒。3、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规律,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酸辣过热过冷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产气多的食物和饮料等,合理饮食是避免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4、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像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时或呕血时、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医院急诊治疗!5、出血停止后胃镜检查病因,并对因治疗,慢性病者定期门诊随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