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5日,董家鸿教授医院医院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体外肝切除及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亲自上台指导手术,根治藏胞终末期“虫癌”。与以往不同,本次手术不仅代表肝胆胰外科领域最高水准,更是通过直播的方式在全球数百万观众的全程注视下圆满完成。
“虫癌”手术难度极大58岁的藏族患者柔旦已经被泡型肝包虫病折磨了23年,他先后经历两次手术,切去右半肝脏,然而疾病仍旧复发并严重侵蚀剩余的肝脏与血管,生命岌岌可危。本已打算放弃的柔旦在家人的坚持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医院,董家鸿教授团队发现患者病情十分严重:由于多次手术,患者腹腔器官发生严重粘连,病灶已经大范围侵犯肝脏,破坏与肝脏功能息息相关的重要脉管结构,包括门静脉、肝静脉的主干、肝后下腔静脉、肝内的胆管均受到侵蚀,不断恶化的包虫病像癌症一样在藏族同胞的腹腔里肆虐。
泡型肝包虫病具有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的特点,浸润并破坏肝脏组织,发展到终末期会严重损害肝脏的重要血管和胆管等,对于此类肝脏受到广泛侵害的肝包虫病手术治疗具有极大难度,被认为是肝胆外科最后的堡垒。经过系统检查与评估,董家鸿教授认为该患者具有手术根治病灶的机会,但难度和风险极高。常规术式无法控制患者出血,也无法修复受损害的血管,且极易发生剩余肝脏缺血损害,只有采用超极限的体外肝切除和自体余肝再植术,才能实现根治切除病灶的目的。
科室联合护航手术尽管董家鸿教授团队已有40例体外肝切除的成功经验,为了保证手术的万无一失,由董家鸿院长亲自挂帅,由肝胆胰中心、麻醉科、肾内科、泌尿外科、放射科、急重症等多学科专家组成阵容强大的MDT团队,经过多次联合会诊,针对肝脏切取、体外病变切除和余肝血管修复、自体肝再植三个核心阶段进行了精准周密的手术规划。
体外肝切除手术的第一步是游离肝脏,阻断全部进出肝脏的血管后,将肝脏切移出体外。由于患者既往多次手术的历史和广泛病变,器官粘连严重,从解剖第一肝门,显露出入肝脏的血管到全肝血流阻断十分困难。受到侵犯的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均是重要血管纵横交错的机要部位,手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致命性大出血;肝脏离体后,立即置入冰浴中,并灌注器官保存液,进行病变肝脏部分的切除并修复余肝血管,肝断面密布细小血管,需要术者保持高度专注,细致谨慎地逐一阻断闭合,任何疏漏部分将造成肝脏再植后大出血。
与此同时,患者在无肝期采用异体血管移植的方式重建下腔静脉,它是人体最大的静脉,肝脏血液必须通过下腔静脉回流心脏。自体余肝再植整个手术最终的一步,需要完成包括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六组吻合,血液回流后及时发现并修复肝断面出血。整个团队遵循确定性、预见性、可控性的精准外科理念,术中的每一步操作看似危机四伏,实则均在术者的准确预测和精准掌控之内。
全球直播共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怎么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