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伍医生,我可能已经没命了!”8月28日上午,医院消化内科中心采访,住在该科VIP4床的患者对记者如是说。
据了解,这位患者今年60岁,衡南县车江镇人。6医院消化内科中心,主任医师、介入科主任、消化内科中心副主任伍友兴诊断其为胆管结石并发化脓性胆管炎、胰腺炎,病情十分危重。8月24日,伍友兴为该患者施行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患者恢复得很好,近日即将出院。
ERCP是一种微创性治疗
正在为患者查房的伍友兴告诉记者,ERCP的基本方法是将十二指肠镜经口腔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胰管进行造影寻找病变,或直接予以治疗等操作,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它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医学影像学设备的导引定位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伍友兴称,ERCP技术是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十大特色技术”评选中,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排名第三。
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据介绍,ERCP主要适应于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疾病患者。具有不开刀、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的特点,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在年之前,医院消化内科中心没有掌握ERCP技术,面对胆管结石类患者,一般是采取开放手术。而结石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且有多种疾病,行开放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风险大。因此,遇到这类患者时,要么请外院专家过来行ERCP术,要么让患者转院。
ERCP技术治疗结石症患者多例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年底,医院派伍友医院进修学习ERCP技术,师从全国知名专家杨瑜明教授。第二年4月,伍友兴学成归来,独立开展了ERCP技术。至今,医院消化内科中心采用ERCP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等病症患者多例。年3月,伍友兴做了29台ERCP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为92岁。
年5月,一位胆总管医院手术后效果不理想,想去长沙治疗。这位患者的同事告诉他,不要舍近求远,医院消化内科中心就能开展ERCP术。该患者慕名而来,伍友兴为其施行ERCP术,取出了23颗石头,直径超过1厘米的有7颗。
ERCP被称为无疤痕微创手术,是结石治疗的首选
伍友兴告诉记者,在ERCP基础上,医院消化内科中心已经全面开展了各类ERCP技术,如EST(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EPBD(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等侵入性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伍友兴说:“ERCP在治疗胰胆管疾病中无需剖腹开刀,静脉麻醉无痛苦,并发症少,恢复快,被称为无疤痕微创手术,是当前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一位84岁高龄的患者,因胆总管多发性结石常并发胰腺炎,医院进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转入医院,伍友兴诊断后建议及时处理胆总管结石。因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决定行ERCP取石,术中共取出8颗结石,其中最大一颗的直径为1.2×1.5cm。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未出现腹痛现象。
采取ERCP技术,再次手术时则更简单
伍友兴称,胆总管结石容易复发,如采取传统外科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并发症增多。而采取ERCP技术,再次手术时则更简单,成功率更高,损伤更小。尤其对一些特殊患者如老年体弱者,ERCP术中可以通过放置胆管支架,建立良好的胆道引流,即可在不取石情况下,解除胆管阻塞、感染等症状,经过半年左右时间,即可创造更好的ERCP操作条件,成功取石。
一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因皮肤巩膜黄染、高热入院。经检查,总胆红素达到μmol/L,已无外科手术指征,进行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且难度大。但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治疗。伍友兴与医护人员完善好术前工作后,对患者进行ERCP术,并在此基础上置入双支架(引流左、右胆管),术后引流通畅,当晚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下降至μmol/L,患者恢复良好。
饮食宜清淡,多喝水,多吃蔬菜
消化内科中心主任桂若虎分析说,人体消化系统结石一般有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混合型结石等,胆总管结石最多。究其原因,目前全世界都没搞清楚。但从临床上看,与胆道变异、饮食、水源、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部分有家族史。因此,市民朋友要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喝水,多吃蔬菜,有规律生活,注意卫生,发现不适及时就诊。
白癜风如何治愈白癜风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