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年临床执业医师教材有所变化,具体变动情况汇总如下,请广大临床执业医师考生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顺利通过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温馨提示:医学人文概要(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规)与精神神经系统教材变动内容较多,请各位考生详见教材。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P页:“其突变率为10-9~10-6”改为“其自发突变率为每世代10-10~10-6”。

  第十节肠道杆菌P页:“长2~3μm”改为“长1~6μm”。

  第十一节弧菌属P页:“呈细小、光滑、透明、无色的光滑型菌落”改为“呈细小、光滑、透明或半透明、无色的光滑型菌落”。“可将其分为个血清群,其中O1血清群包括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El-Tor)生物型,两个生物型均可再分为三个血清型,即原型(稻野型)”改为“可将其分为个血清群,其中O1血清群包括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El-Tor)生物型,两个生物型均可再分为三个血清型,即原型(稻叶型)”。

  第十三节棒状杆菌属P页:“奈瑟氏染色”改为“Albert染色”。

  第十五节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P页:“需氧菌”改为“专性需氧菌”。

  第十七节其他细菌P页:“传播途径嗜肺军团菌为革兰阴性专性需氧菌”改为“传播途径嗜肺军团菌为革兰阴性专性需氧菌”。

  第十八节支原体P页:“支原体科有4个属,与人类致病有关的是支原体属共个菌种和脲原体属共7个菌种”改为“支原体科有2个属,支原体属和脲原体属,与人类致病有关的是支原体属,共个菌种和脲原体属共7个菌种”。

  第二十二节真菌P页:“沙保弱(Saboumud)培养基”改为“沙氏葡萄糖琼脂(Saboumud)培养基”。

  第二十三节病毒的基本形状P页:“组装释放病毒粒子”改为“装配与释放病毒粒子”。

  第二十六节呼吸道病毒P页:“只感染人;丙(C)型的抗原性基本稳定,在人和猪中均有流行”改为“乙型流感可以感染人和猪;丙(C)型的抗原性基本稳定,只感染人”。“ssRNA”改为“+ssRNA”。

  第二十七节肠道病毒P页:“直径70~75nm”改为“直径60~80nm”。

  第二十八节肝炎病毒P页:“HEV有1~4型共4个基因型,其中1、2型只感染人,3、4型可人兽共患”改为“HEV有8个基因型”。

  第三十节出血热病毒P页:“78~nm”改为“75~nm”。

  第三十一节疱疹病毒P页:“轴索”改为“轴突”。“增殖性感染和非增殖性性感染(包括潜伏感染和恶性转化)”改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性感染”。

  第三十二节逆转录病毒P页:“、整合酶和RNA基因组”改为“、整合酶、RNA酶H和RNA基因组”P页“机体被HIV感染4~8周后,血清抗-HIV开始出现,6个月后均转为阳性”改为“机体被HIV感染6~12周后,血清抗-HIV开始出现,6个月后均转为阳性”。

  第三十四节亚病毒P页:“25%次氯酸钠溶液”改为“5.25%次氯酸钠溶液”。

  生物化学的变动: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P5页“胰蛋白酶”改为“前胰蛋白酶”。

  第六节乳房疾病P页:“触诊腋淋巴结应嘱患者外展上肢,放松置于检查者前臂,检查者以手指掌面自腋顶部从上而下触诊中央组”改为“触诊腋淋巴结应嘱患者外展上肢,然后放松,按自然生理功能位置于检查者前臂,检查者以相对应侧位用手指掌面自腋顶部从上而下触诊中央组”。

  乳腺癌P页:“高危因素”的知识点没有变动,只是几点之间互换位置。

  乳腺癌P页:“远处转移至肺、骨、肝,同时伴随相应的症状体征”改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主动就诊是局部疼痛症状,提示发生骨转移”。“皮肤红肿、皮温增高、一般无疼痛,粗糙而乳房内无明显肿块,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累及对侧”改为“皮肤红肿、橘皮样变、皮温增高、一般无疼痛,乳房内无明显肿块,而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常累及对侧”。

  P页:“局部皮肤改变”改为“局部皮肤内陷或酒窝状改变”,添加“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核心针穿刺、麦默通旋切术和切除活检是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方法”,“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变“;慢性炎症期表现为乳头旁肿块时可有乳头凹陷。”改为“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变“,或者出现瘘口,流出脓血性液体;;慢性炎症期表现为乳头旁肿块时可有乳头凹陷及局部皮肤粘连”,“适于Ⅰ、Ⅱ期患者且乳房有一定体积,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改为“适于Ⅰ、Ⅱ期患者,单发病灶,无乳头溢液且乳房有一定体积,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

  第七节中毒P页:“谵妄见于阿托品、酒精中毒”改为“谵妄见于阿托品、酒精中毒、抗组胺药中毒”

  十一、淋巴结肿大

  P:“可活动的小淋巴结外”修改为“可活动的小淋巴结(直径一般<1.0cm)外”。

  十四、意识障碍

  P:“脑部CT、MRI等,结果如何?”修改为“治疗和用药情况,疗效如何?”

  “4)患病以来一般情况问诊。”修改为“患病以来一般情况问诊:包括饮食、睡眠、大便和小便、体重变化情况等。

  十五、抽搐与惊厥

P:添加惊厥内容“惊厥是痫性发作的常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惊厥及其形式的痫性发作也可在小儿许多急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它们随急性原发病而出现,又随原发病结束而消失,因而此类惊厥不应诊断为癫痫,称为痫性发作。只有慢性的反复痫性发作才能诊断为癫痫。医

教育网搜集整理惊厥通常有2种临床表现形式:①痫性发作;②发热惊厥。”

  P:添加“8)高热。”

  p:现病史部分有调整。既往史中最后修改为“月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其母亲在怀孕期间及围生期是否异常。”

  二十五、甲状腺肿大

  p0:现病史最后添加了一些内容。问病史时应注意不同疾病的鉴别,应对诊疗经过进行问诊。了解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包括饮食、睡眠、大便、小便和体重变化情况等。“二十六、肝大p3:诊断思路中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问诊中”尿液性状及尿量、粪便颜色“修改为”小便、大便“

  (5)家族病及遗传病史修改为“个人史和家族病及遗传病史”

  三十六、少尿、无尿、多尿

  p:诊断思路中新增“2.体格检查;3.辅助检查(1)血、尿常规,血、尿渗透压(2)血生化全套(包括肝、肾功能和血糖、血白蛋白、血脂及心肌酶、电解质)

  (3)尿路B超。

  (4)颅脑及垂体的CT、MRI“

  再生障碍性贫血P

  关于慢性再障的治疗最有添加一句话“还可辅以糖皮质激素短期应用,或其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疗效不佳时,可选择环孢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

  骨髓细胞中原始细胞>10%变为了≥10%

  “骨髓中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20%,一般为30%~80%”删除了“一般为30%~80%”这句话。

  多发性骨髓瘤P

  辅助检查的染色体异常包括del(13)、del(17)、t(4;14)、t(ll;14)等及1q21扩增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加了“及1q21扩增”。

  出血性疾病的概述P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L为血小板增多。变为了“>×/L为血小板增多”

  出血性疾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

  1.严重感染中感染诱发的DIC约占31%~43%变为了“感染是诱发的DIC的主要原因之一”

  2.恶性肿瘤与白血病约占DIC患者的24%~34%变为了“是诱发DIC的主要原因之一”

  3.病理产科约占DIC病例4%~12%删除了“约占DIC病例4%~12%”这句话

  4.外科手术及创伤约占DIC病例的1%~5%删除了“约占DIC病例的1%~5%”这句话

  5.医源性疾病约占DIC病例4%~8%,主要与药物、手术、放疗、化疗及不正常的医疗操作有关。变为了“5.严重中毒及免疫反应毒蛇咬伤、输血反应、移植排斥等也易导致DIC.”

  6.其他删除了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缺氧、新生儿窒息

  第二节肾小球疾病急进性肾小球肾炎P

  2.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肾小球疾病

  (1)继发性急进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变为了“(1)继发性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第三节尿路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P

  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根据临床表现:有发热(>38℃)变为了>39℃

  第三节尿路感染的无症状细菌尿P

  ①妊娠期无症状细菌尿。治疗方法同症状性尿路感染,但不宜用四环素族和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在妊娠早期可用,但不能用于妊娠最后3个月。一般应服药2周,在疗程结束后应随诊做尿培养,如有复发很可能是隐匿性肾盂肾炎,此时应按药敏选药再服2周,然后进行长程低剂量疗法。这些患者于产后10周,应做静脉尿路造影。

  变为了①妊娠期无症状细菌尿。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阳性,应及时治疗。推荐根据药敏结果给予5~7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1~4周再行尿培养,了解治疗效果。用药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P: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控制感染添加一句话“如找到确定的病原菌,则根据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第八节肺癌

  P:添加一句话“死亡率占我国恶心肿瘤的第一位。”

  P:肺癌的临床表现添加四条变为12条:

  (7)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8)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9)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10)肺癌远处转移时,可有锁骨上窝或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皮下触及结节。

  (11)肺癌血行转移后,按侵入的器官而产生不同症状。

  (12)少数肺癌病例,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P:4.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断面结构,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相互重叠,密度分辨率很高,变为了“使用连续薄层横断面扫描,可以重建冠状位、矢状位组织结构图像,显示病变与正常组织差别,……”

  慢性脓胸P:急性脓胸未及时治疗,逐渐进入慢性期添加了“经6~8周逐渐进入慢性期”

  第一节风湿免疫性疾病总论P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DMARD是CTD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此段位置变动,去年在表17-1的上面,年调整到表17-1的下面。

  第二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P:“40%患者有转氨酶异常”变为了“部分患者有转氨酶异常”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三节类风湿关节炎

  P:“桥接治疗”以及有心、肺等重要器官受累的重症患者的治疗变为了“桥接治疗”以及伴有间质性病变、皮肤血管炎等重要并发症的患者

  P:“关节腔内注射激素适于单关节炎症突出的RA患者”变为了“关节腔内注射激素适于单关节炎症突出或寡关节受累的RA患者”

  第十九章传染病学、性病学

  P:增加“年手足口病加入丙类”

  P:共计37种改为“共计38种”

  P:慢性重型肝炎改为“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改为“出现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P:增加“或替诺福韦mg/d”

  P:删除“或诺氟沙星成人每次mg,每日3次”

  P:删除“或诺氟沙星每次0.2-0.4g,每日三次口服”

  P:删除“四环素(成人0.5g,每日4次);或复方甲噁唑4片,分2次服;或诺氟沙星0.2g,每日3次”;增加“或多西环素mg,每日2次”

  P:潜伏期1~3周改为“潜伏期13~15天”

  P:增加“②抗HIV(+),CD4+T淋巴细胞</mm3”

  “1.抗病毒药物4类药物供选择:①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齐多夫定(ZDV)mg,每日3次,或mg,每日2次;司坦夫定(d4T)40mg,每日3次;扎西他滨(DDC)mg,每日3次。②蛋白酶抑制剂(PI):茚地那韦(IDV)mg,每日3次;尼非那韦(NFV)mg,每日3次;利托那韦(RTV)mg,每日2次;沙奎那韦(SQV)mg,每日3次。③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台拉维定(DLV)mg,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日3次;奈韦拉平(NVP)mg,每日1次,2周后改为mg,每日1次。④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mg,每日2次。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可增加疗效减少耐药。联合用药多选用2种NRTI加1种PI或2种NRTI加1种N-NRTI的三联治疗,也可选用2种NRTI加1种PI加1种N-NRTI或2种NRTI加2种PI的四联治疗。注意d4T与DDC不能联合应用。”

  更改为“1.抗病毒药物目前国际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有六类,国内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有四类:

  (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①齐多夫定(ZDV):成人每次mg,2次/日。儿童mg/m2体表面积,3次/日。新生儿/婴幼儿2mg/kg,4次/日。注意该药不能与d4T合用。②去羟肌苷(DDI)成人体重≥60kg者,每次mg,2次/日;体重<60kg,每次mg,2次/日。可诱发周围神经炎、腹泻、口腔炎或胰腺炎等。③拉米夫定(LAM)个司他夫定30mg,2次/日。④阿巴卡韦(ABC):成人每次mg,2次/日。⑤替诺福韦酯(TDF):成人每次mg,1次/日,与食物同服。⑥恩曲他滨:成人mg,1次/日,与食物同服。⑦齐多拉米双夫定(AZT+3TC):1次/1片,2次/日。⑧阿巴卡韦双夫定(AZT+3TC+ABC):1次/1片,2次/日。

  (2)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成人奈韦拉平(NVP)每此mg,2次/日;依非韦伦(EFZ)每次mg,1次/日;依曲韦林(ETV)每次mg,2次/日,饭后服用。

  (3)蛋白酶抑制剂(PI):成人用量为利托那韦(RTV)2周内由每次mg,2次/日,逐渐递增到每次mg,2次/日。茚地那韦(IDV)每次mg,3次/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DRV)每次mg,2次/日,同时服用RVTmg,2次/日。

  (4)整合酶抑制剂:拉替拉韦(RVT)每次mg,3次/日。

  鉴于仅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易诱发HIV变异,产生耐药性,因而目前主张联合用药,成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成人际青少年初治患者推荐方案为2种NRTI+1种NNRTI或2种NRTI+1种加强型PI(含利托那韦)。“

  P9:删除“称为女性并发性淋病”

  第一节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p:“迷走神经分布至胃的终末支以鸦爪状进入胃窦,临床上作为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标志。”修改为“迷走神经分布至胃的终末支以鸦爪状进入胃窦。”。

  p:“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是十二指肠空肠分界的解剖标志,在剖腹探查和进行胃肠手术时,需将横结肠提起向颅侧牵引”修改为“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是十二指肠空肠分界的解剖标志,也就是空肠的起始点。在剖腹探查和进行胃肠手术时,将横结肠提起向颅侧牵引”。

  p:“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贫血。”修改为“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贫血,以及其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

  p:“术后正常的出血量为<ml/第一个24小时”修改为“术后正常的出血量为第一个24小时<ml”。

  p:“1.诊断多有较长的溃疡病病史,且近期症状加重,发作前常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呈刀割样,从上腹部开始,很快扩散到全腹;与原有的症状不同,使患者非常清楚地记得此次发病的明确时间;常伴有恶心、呕吐。体格检查:患者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立位X线腹部平片可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全身表现有脉率增速、多汗、烦躁。根据过去的溃疡病史和此次发病经过(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由上腹部扩散到全腹,检查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特别是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以及X线腹部平片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穿出气体或食物残渣,即能确定诊断。”

  修改为“1.诊断有以下表现则可作出穿孔的诊断,病史及症状有:①多有较长的溃疡病病史,且近期症状加重,发作前常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②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呈刀割样,从上腹部开始,很快扩散到全腹;③原有消化道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发生改变,使患者非常清楚地记得此次发病的明确时间;④常伴有恶心、呕吐。体格检查:患者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立位X线腹部平片可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全身表现有脉率增速、多汗、烦躁。根据过去的溃疡病史和此次发病经过(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由上腹部扩散到全腹,检查时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特别是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以及X线腹部平片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穿出气体或食物残渣,即能确定诊断。”。

  p:“亦可用冰盐水ml加肾上腺素8mg注入止血”修改为“亦可用冰盐水ml加去甲肾上腺素8~16mg胃腔灌注止血”。

  “(3)药物治疗,静脉注入血凝酶、PPI、H2-RA.”修改为“(3)药物治疗,静脉注入血凝酶、PPI.”。

  第二节胆道疾病

  p:“病史:反复发作的胆绞痛。”修改为“病史:包餐、进食油腻食品后反复发作的右上腹胀、隐痛,甚至胆绞痛,多伴有右肩胛部放射痛。”。

  p:“粪色变浅”修改为“粪色变浅至陶土样”。

  p:“①拔出T管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再拔除T管经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修改为“①宜采用胶质T管。硅胶T管对周围组织刺激小,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长,需推迟拔管时间;②对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老年人或一般情况较差者,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亦较长,应推迟拔管时间;③拔管时切忌使用暴力,以防撕裂胆管及瘘管;④如造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保留T管6周以上,待纤维窦道形成坚固后,再拔除T管经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第四节胰腺疾病

  p:“而上段胆管癌胆囊不可触及”修改为“而上段胆管癌一般触及不到胆囊”。

  p:“体征:腹膜刺激征、腹肌强直”修改为“上腹或全腹部腹膜刺激征、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p:“CT: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对判定肿瘤是否侵犯大血管,是否可切除有重要意义。还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修改为“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对判定肿瘤是否侵犯大血管,是否可切除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用以明确胰头钩突下肠系膜上动、静脉能否与胰头解剖分离开,从而哦按段能否完成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

  p:“低张力造影可提高阳性发现率”修改为“低张力造影可提高阳性发现率,可以提示有无胰头占位病变”。

  p:“减黄为手术做准备”修改为“达到减黄目的”。

  第五节肠道疾病

  三、肠易激综合症

  p:“且近3个月来持续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修改为“且近3个月来每月至少有3天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

  四、肠梗阻

  P:“程度及全身情况”修改为“程度及全身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

  七、结、直肠息肉

  p:“目前最多用的是大肠镜”修改为“目前最多用的是结肠镜”。

  第五节继发性高血压

  P:表9-18下面的文字“其中,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C、肥胖、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后面添加“(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

  第六节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P:表9-22GRACE评分结果与预后的关系图标进行了修改。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第十节心包疾病与心脏损伤

  P:添加“心包穿刺术的禁忌证………不存在绝对禁忌证”。

  第三节甲状腺疾病

  P:甲状腺癌主要修改了序号的大小写,还在P“则应做传统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面添加了一句话“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表现、处理及预防见本章甲亢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内容。”

  第四节肿瘤

  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P:早期浸润癌,数值改变,“……自基底膜起至5mm深度的间质。”

  第十七节肿瘤免疫

  P:“3.肿瘤细胞导致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β、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效应多个环节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改为“3.肿瘤细胞导致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TGF-β、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处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在免疫应答的诱导和效应多个环节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此外,医

学教育网搜

集整理肿瘤细胞可被诱导表达T细胞抑制性受体的配体,如CTLA-1、PD-1L等,参与肿瘤免疫耐受的诱导。”

  P:添加“5.免疫抑制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富集肿瘤组织中存在多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细胞群体,如Treg等。”

  P:“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指给机体免疫各种肿瘤疫苗(肿瘤细胞、肿瘤蛋白抗原、基因疫苗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如瘤苗(灭活、异构)、合成或基因重组肿瘤疫苗(抗原多肽、多肽-佐剂,融合蛋白)、基因修饰瘤苗(将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MHCⅠ基因等转染肿瘤细胞)。”改为“肿瘤主动免疫治疗指各种肿瘤疫苗(肿瘤细胞、肿瘤蛋白抗原、基因疫苗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如瘤苗(灭活、异构)、合成或基因重组肿瘤疫苗(抗原多肽、多肽-佐剂,融合蛋白)、基因修饰瘤苗(将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编码基因等转染肿瘤细胞)。”

  P:“抗体与毒素、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的偶联物可望取得更佳疗效。”改为“抗PD-1、抗CTLA4抗体阻断免疫抑制信号治疗多种实体瘤。抗体与毒素、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的偶联物可望取得更佳疗效。”

  第十八节移植免疫

  P:“免疫能力”改为“免疫排斥反应”

  第十九节免疫学检测技术

  P:“这些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上呈现梯状的DNA区带谱。该区带谱显示细胞的凋亡。”改为“这些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上呈现梯状分布。”

  第二十节免疫学防治

  P:“抗感染免疫血清:抗毒素血清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细菌外毒素所致疾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改为“抗感染免疫血清:抗毒素血清,如破伤风外毒素抗血清,可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细菌外毒素所致疾病;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

  第二节医学统计学方法及三、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1.P:“2.标准误公式3.1到3.2”之间内容,都增加了平均数符合“-”。

  2.P:“公式3.17到3.18”之间内容,都增加了平均数符合“-”。

  第一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P:“变态反应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一类免疫反应”改为“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一类免疫反应”

  第六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P:“3.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肾上腺素可迅速缓解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荨麻疹、枯草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症状”改为“3.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肾上腺素可迅速缓解血管神经性水肿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清病、荨麻疹、枯草热等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症状”

  第二十四节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P:“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引起肺和气道炎症、超敏感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气道重塑。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变态反应、神经调节失平衡、遗传、药物、环境、精神心理等诸多因素。”改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超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可引起肺和气道炎症、超敏感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气道重塑。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超敏反应、神经调节失平衡、遗传、药物、环境、精神心理等诸多因素。”

  第二十九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P:“(1)变态反应:为青霉素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以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等)和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改为“(1)超敏反应:为青霉素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以皮肤过敏(荨麻疹、药疹等)和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

  P65:“②具有不应期。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可能发生融合。”改为“②具有不应期,故呈脉冲式发放。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可能发生融合,表现为一个个分离的电位波动。”

  P67:删除“正常情况下,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通常是1对1的,亦即运动纤维每有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可靠地’使肌细胞兴奋一次,诱发一次收缩。2.传递特点:①化学传递:神经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进行的,所以是一种化学传递;②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作相反方向的传递;③时间延搁:兴奋通过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至少需要0.3~0.5毫秒,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同样距离的时间要长得多,因为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包括乙酰胆碱的释放、扩散以及与接头后膜上通道蛋白质分子的结合等,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④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很容易受药物和内环境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如细胞外液的pH、温度和细菌毒素等)的影响。”

  P67:“3.影响因素”改为“2.影响因素”

  第二节血液

  P68:“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溶质构成,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改为“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溶质构成,由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

  P68:“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和悬浮稳定性。这些特性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①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由于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所以脂溶性物质(如O2和CO2等气体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透入。在电解质中,负离子(如C1-、HCO3-)容易通过细胞膜,正离子却很难通过。②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时,需要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要发生卷曲变形,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③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衰老的红细胞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红细胞,其脆性增大。④悬浮稳定性:生理状态下,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血沉加快。”改为“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和悬浮稳定性。这些特性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①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血管中流动时,需要通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要发生卷曲变形,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②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衰老的红细胞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红细胞,其脆性增大。③悬浮稳定性:生理状态下,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在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血沉加快。”

  P70:“1.血小板的数量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X/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X/L以下时,微小创伤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黏膜下出现淤点,甚至出现大块紫癜。血小板可融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对修复内皮细胞,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过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2.血小板生理特性及其功能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改为“1.血小板的数量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X/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X/L以下时,微小创伤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黏膜下出现淤点,甚至出现大块紫癜。2.血小板生理特性及其功能血小板可融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对修复内皮细胞,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及正常通透性具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过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以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的功能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第二阶段主要是促进血液凝固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

  P70:“当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时,凝血过程已在此局部进行”改为“当血小板黏附于血管损伤的皮下胶原,并且聚集形成止血栓时,凝血过程已在此局部进行,活化的血小板还释放出ADP、TXA2等物质促进其聚集。”

  第三节血液循环

  P76:“(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对心室而言,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因此,动脉血压的变化将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影响搏出量。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则减少,结果造成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充盈量增加,随后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后负荷持续增高,使心肌长期加强收缩,最终将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改为“(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对心室而言,动脉血压起着后负荷的作用,因此,动脉血压的变化将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影响搏出量。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动脉血压增高,可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搏出量则减少,结果造成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充盈量增加,随后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搏出量恢复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后负荷持续增高,使心肌长期加强收缩,最终将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

  第五节消化和吸收

  P:“(3)钙的吸收:钙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其中以十二指肠的吸收能力为最强。食物中的结合钙须转变成离子钙才能被吸收。钙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过程,活化的维生素D(钙三醇)是调节小肠钙吸收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食物中钙与磷的适当比例、肠内一定的酸度、脂肪、乳酸、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等都可促进Ca2+的吸收;食物中的草酸和植酸均可与Ca2+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从而妨碍Ca2+的吸收。”改为“(3)钙的吸收:钙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十二指肠是跨上皮细胞主动吸收钙的主要部位,小肠各段都可通过细胞旁途径被动吸收钙。从钙吸收的量来看,则后一途径更多,其部位以空肠和回肠为主。食物中的结合钙须转变成离子钙才能被吸收。机体对Ca+的需要量能够精确地控制Ca+的吸收量。活化的维生素D是调节小肠钙吸收的最重要因素。肠内一定酸度、脂肪等都可促进Ca+的吸收;食物中的磷酸过多可与Ca+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从而妨碍Ca+的吸收。”

  第七节尿的生成和排出

  P:删除“如果尿量经常保持在0ml/d以上,称为多尿;在~ml/d,称为少尿;在ml/d以下,则称为无尿。”

  第八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P:“(2)胆碱能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这类受体根据药理学特性可分为:①毒蕈碱受体(M受体):能与毒蕈碱相结合并产生毒蕈碱样作用或M样作用(见后)。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细胞上。阿托品为其阻断剂。②烟碱受体(N受体):能与烟碱相结合并产生烟碱样作用或N样作用(见后)。N受体可再分为N1和N2两种亚型,N1受体分布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N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筒箭毒碱能阻断N1和N2两种受体的功能,六烃季铵主要阻断N1受体,而十烃季铵则主要阻断N2受体。”改为“(2)胆碱能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这类受体根据药理学特性可分为:①毒蕈碱受体(M受体):能与毒蕈碱相结合并产生毒蕈碱样作用或M样作用(见后)。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细胞上。阿托品为其阻断剂。②烟碱受体(N受体):能与烟碱相结合并产生烟碱样作用或N样作用(见后)。N受体可再分为N1和N2两种亚型,N1受体分布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N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目前缺乏非常特异的N1和N2受体拮抗剂。筒箭毒碱等有阻断N1和N2两种受体的功能,美加明、六烃季铵主要阻断N1受体,而戈拉碘铵、十烃季铵则主要阻断N2受体。”

  第九节内分泌

  P:“(二)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主要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有9种: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④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⑤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或称生长抑素,SS);⑥催乳素释放因子(PRF);⑦催乳素抑制因子(PIF);⑧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⑨促黑(素细胞)激素抑制因子(MIF)。它们对腺垂体的调节作用可由其名称而获知。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一)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有7种:①促甲状腺激素(TSH);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③卵泡刺激素(FSH);④黄体生成素(LH);⑤生长激素(GH);⑥催乳素(PRL);⑦促黑(素细胞)激素(MSH)。前4种可统称为促激素,其中FSH和LH合称为促性腺激素。这4种三类促激素分别对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睾丸和卵巢)三个靶腺进行调节。”改为“(二)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主要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有9种: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④生长激素释放?に兀℅HRH);⑤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或称生长抑素,SS);⑥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它们对腺垂体的调节作用可由其名称而获知。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一)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有7种:①促甲状腺激素(TSH);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③卵泡刺激素(FSH);④黄体生成素(LH);⑤生长激素(GH);⑥催乳素(PRL)。前4种可统称为促激素,其中FSH和LH合称为促性腺激素。这4种三类促激素分别对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睾丸和卵巢)三个靶腺进行调节。”(GHRH);⑤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或称生长抑素,SS);⑥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它们对腺垂体的调节作用可由其名称而获知。二、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一)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有7种:①促甲状腺激素(TSH);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③卵泡刺激素(FSH);④黄体生成素(LH);⑤生长激素(GH);⑥催乳素(PRL)。前4种可统称为促激素,其中FSH和LH合称为促性腺激素。这4种三类促激素分别对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睾丸和卵巢)三个靶腺进行调节。”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P:“1.骨骼”增加“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及产科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据点”。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P:增加“(四)乳房的周期性变化……大多消退。”

  第三节妊娠生理

  P:妊娠概念,删除了“全程约38周(日)”。

  第五节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

  P:胎心率基线,增加“历时10分钟”。

  P-P:“无应激试验、缩宫素激惹试验”内容新增,“无应激试验(NST):指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下……表12-4”。

  P:修改为“胎盘功能低下时,胎动较前期有所减少。”

  第八节病理妊娠

  P:表12-8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表现,新增“早发型即妊娠34周以前发病”。

  P:硫酸镁毒性反应和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其中的具体数据变化。

  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适时终止妊娠”下内容变化,“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的……提示胎儿缺氧经治疗后好转者”。

  P:巨大胎儿,处理,“分娩期处理”内容变化医

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P:胎膜早破,处理内容扩充,“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第十一节异常分娩

  P:产道异常,“狭窄骨盆的分类”内容扩充,“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导致骨盆出口狭窄而影响分娩”。

  第十二节分娩期并发症

  P:产后出血,新增“休克指数法……仍有一定的误差”。

  P:羊水栓塞,酚妥拉明修改为“5~10mg”。

  第十五节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P:表12-12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表格内容有变化。

  感谢您阅读完本文,医学教育网医师资格考试







































白癜风能治吗
甲氧沙林溶液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ysty/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