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肿瘤领域深耕30余年,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周俭,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断攀登肝癌诊治和医学管理的高峰。临床一线,他与患者“肝胆相照”,妙手仁心,创新多种肝脏外科术式,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他心怀大众,建立肝癌早诊新方案,开创个体化精准诊疗新策略;制定并推广肝癌诊疗指南,提升全国诊疗水平。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双院”管理者,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上海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砥砺前行。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医院副院长周俭
仁心仁术
家风滋养胸怀大爱
周俭每天的日程表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的门诊经常会看到下午一点多,常常来不及吃一口饭便又开始了新的工作。时常通宵手术后,又不停歇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全天工作12到14小时以上是常事……采访前一天晚上,周俭帮患者看片子,夜里两点才睡,医院看望手术病人。无论多么辛苦,他总是带着笑容,目光炯炯。一句宽慰、一个微笑,周俭解除病人身体疾苦,也传递着自信和乐观,融化一颗颗濒临绝望的心。
之所以走上从医之路,周俭回忆,幼时耳濡目染,深受外祖父的影响。他说,外祖父徐济仁是位老中医,曾数十年在东南亚和欧洲行医,医术精湛,备受海内外病人信赖。小时候他跟着外祖父到当地农村出诊,老人家医德高尚,不求回报,只是一杯老乡递过来的放了几粒糖精的白开水,就是最甘甜的回馈。“对待病人,不管贫富,一视同仁。外公的作为引领我从小立志从医,高考填报志愿时全部填的是医学院。”
在周俭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挂着一块匾额——海国生春。“徐君济仁,真乃良医,鄙患足瘫,历有十年,幸蒙治愈,恩同二天。用于此额,志不朽焉。”一位卧床十余年的海外患者慕名求治,经徐济仁先生治疗后恢复痊愈,极为感激,特地铸造了一方十多公斤的铜匾相赠,以此感谢救治之恩。望着80多年前的匾额,周俭思绪万千,“祖辈医者仁心仁术,以高超医术解除病人痛苦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
在周俭心里,几位重要的前辈在他求医道路上影响深远,肝癌研究奠基人汤钊猷院士,以及在肝癌研究领域成就卓越的樊嘉院士。“两位院士始终强调,临床上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导向提升研发能力。每年在诊断、治疗、科研上,都要有所创新和提高。”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周俭投身肝癌临床研究创新,31年来,积累余例肝切除和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不断提升肝肿瘤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能力,挽救了众多的患者。
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教科文卫委员,周俭曾提交“医院管理办法及上海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的议案。同时作为医院院长,他带头通过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智慧诊疗服务,医院率先获得“医院”牌照,打造“人工智能+医院”建设的标杆,不断拓宽诊疗范围,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服务。
勇攀高峰
成果屡获国际领先
在樊嘉院士经验传授和指导下,周俭在肝移植方向善于总结,追求突破,努力拓展供体来源。年,医院门诊来了一名患先天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6岁儿童,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机会,但受限于供体短缺迟迟无法手术。周俭没有放弃,他不断思索获得灵感——小孩需要的正常肝组织比成年人少,能否“废物利用”呢?“我在征得一位病人允许后,将必须与良性肿瘤一起切除掉的部分健康肝脏,移植到小孩身上。”全球第一例成人废弃肝脏——儿童部分肝移植手术在周俭手术刀下完成了,如今小孩健康成长,定期复诊。
去年,周俭又遇到一场特殊的肝移植手术。一位年轻超重的小伙患有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又有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建议行肝移植治疗。周俭介绍道,病人的父亲符合供体条件,但难题是“不够”,小伙子体重斤,需要的供肝体积大于常人,而其他几位家属因血型不匹配,不能捐肝。周俭脑海中盘桓起“双供体”思路——再有一个小一点的肝脏不就可以救人了?同期,一位患有肝尾叶局灶结节增生的女士,同意将其废弃肝左叶捐给小伙子。这场特殊的手术长达15小时,周俭团队克服了各种前所未遇的难点,保障3台手术安全完成。接受了父亲的克右半供肝,以及女患者废弃的克左叶肝,小伙子手术获得成功。
多年来,周俭不断创新多种肝脏外科术式,以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我们发现病人体内切除后的剩余肝脏,在7至14天内迅速增长超过80%,对于治疗传统手术方式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或多发肝癌有了新方案。”他通俗地解释,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手术——先将肝脏健康部分与有癌部分分隔开来,再把供应肝癌侧的肝脏门静脉分支结扎,这样正常部分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养大,此过程中关键要将主要血管功能保留,最后将有病灶部分的肝脏切除。年4月,周俭运用ALPPS完成了亚洲首例不可切除的巨大肝癌切除,为我国肝癌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无独有偶,去年来自福建的51岁张先生来就医,他肝尾叶患有巨大血管瘤直径长达24厘米,肝内胆管内充满了结石。周俭团队将病人肝脏连同肿瘤整块切除,在体外无血的状态下雕刻、去除肝脏内的肿瘤病灶和胆道结石,再重新移植到体内。此项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在上海尚属首例。
精准诊疗
让更多人及早获益
周俭开拓创新,对于科研工作也十分投入,不断破译肝胆间的生命密码,他获得18项发明专利,先后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肝癌的一个临床研究难点就是早期诊断困难。”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周俭团队创造性地研发出国际首个microRNA诊断肝癌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从仅8毫米到7毫米、6毫米,如今我们发现的最小肝癌病灶直径,不断刷新着记录。很多肝癌病人在极早期就能得到根治性治疗,大大延长了生命。”该检测被列为上海市等地医保检测项目,在全国已有50万人次应用。另外,历时多年,周俭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覆盖早期诊断、术后转移复发以及个性化的精准治疗,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俭还领衔主笔编写多版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南》,在全国组织了多场会议以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吸引了多万人次参加。最新版指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中国肝癌CNLC分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