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游评书志在行医的刀下晴空笔耕不辍的杏

?《刀下晴空》

撰写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游苏宁

最近偶遇享有“香港内镜之父”美誉的名医钟尚志,阔别十载的老友重逢不失为人间幸事。在推杯换盏、共叙友情之余,意外获赠他的新书《刀下晴空》,在先睹为快之后,感触良多。本书为钟教授的行医心得,讲述了作者行医三十载所经历的趣事、怪事和憾事,笔调风趣,娓娓道来。全书共收录作者的随笔小品篇,分严师高徒、病理浅释、悬壶偶拾、杏林纪事4部分。其中既有他早年在爱尔兰学医,后来在中国香港行医、教学的感悟心得,也有在世界各地学术交流的经验和见闻,更有面向普罗大众的常见病释义和医学领域的趣史轶闻。全书以医生和患者面对疾病、死亡的生命态度为经,以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分析为纬,借助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勾勒出手术刀下一幕幕或使人会心微笑、或令人掩卷沉思的人生故事。阅读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有志于悬壶济世的年轻人,亦可为普通大众解疑释惑,更可为想一窥医生这个神秘职业的读者打开一扇窗。

志在行医的刀下晴空

钟尚志为香港名医。学成于爱尔兰皇家外科学院,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后,积极拓展内镜手术,令其内镜中心蜚声国际。他39岁晋升为外科教授,是世界上最早报道内镜下注射止血的学者。年当选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曾担任香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非典”肆虐时,他以医者的良知仗义执言,为广大市民所称颂,成为抗击“非典”英雄之一。年辞去香港一切职务,只身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出任当地医学院的外科教授。年回港至今,过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本书是他的第三本随笔,系统地介绍了许多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诊治方法。它并非鸿篇巨制的医学专著,而是一本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幽默、诙谐的科普小书。他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分工,而不是以医生分科来工作的理念尤令笔者佩服。作为享誉世界的杏林翘楚,他对临床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堪为医者楷模。从简单的感冒治疗和腹泻补液方法,到复杂的胆管结石所致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深入浅出,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大师的学术造诣与人生风采。此书不仅有助于专业人士的医技精进,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普罗大众也颇有益处;不仅体现出钟教授在医学理论上通达古今,更反映出他博览群书、海纳百川的胸怀。无愧于李兆申院士对其的评价:钟爱医术,尚崇医德,志在育人。

德艺双馨的医者典范

钟教授是一名崇尚医德、医院管理者。抗击“非典”,他是人民健康战线上的卫士,民族英雄;援助非洲义诊,他是国际主义战士与和平的使者。同时,他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感,曾坦言:没有祖国,就好比人没有父母,没有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香港人最扬眉吐气的时刻;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的那个晚上,是我一生最高兴的时刻。为了提高国内的内镜操作水平,在曹世植教授的带领下,他曾不辞辛劳地到各地讲学和做手术演示,足迹踏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为了学好普通话,他曾专门来北京进修国语。作为厚植临床的医学大家,他有很多感人肺腑的至理名言:做一名好医生最重要的是要能清楚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懂得患者的文化。好的外科医生不在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手术,而在于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做到何时该停止。传统开刀做手术的方式,将来可能会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你没有碰到并发症,说明你做的例数还不够多。当谈到生命的意义,他认为被动生活很容易,主动生活很困难。他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谦逊儒雅,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援助非洲回香港以后,他比以前更加淡定地享受生活,对很多事情淡然处之,内心非常恬静安然。他现在的身份是作家、渔民、潜水教练、帆船爱好者、马拉松运动员、滑翔伞爱好者、公益慈善家、乐队乐手(萨克斯管和架子鼓演奏水平很高),医生反而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同时,他还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定期发表一些自己的所历、所见、所思、所感。本书就是其中精华的结集。这些文章短小精悍,睿智深邃又不失风趣诙谐,读来妙趣横生,无疑是一种阅读的享受。

悬壶济世的责任担当

钟教授是一名举世公认的医学大师,是亚太地区内镜领域的拓荒者,由他开创的新技术享誉海内外。他坚信手术带来的创伤的确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因此大力倡导进行微创手术,坦言这种“雕虫小技”对医生的挑战肯定比传统手术要高。他秉持仁心仁术的理念和精湛的技艺,凭借一刀一镜,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钟教授的为人极具人格魅力,医学见解独具洞见。他将自己30余年行医经历中的酸甜苦辣感受与读者分享,其中对医学、病患和社会的赤子之心更是令人感动。他待病人如亲人,待学生如良师,待同道如益友。无论是书中对临床医生“十年磨一剑,苦练一万小时”的鼓励,对病人要“平等对待,坐下来谈谈”的期待,还是“教学8小时,临床8小时,科研8小时,正好就是医生每天的24小时”的幽默总结,都让人感受到他作为医者所保持的心中那一团对专业执着、对病人热情而永不熄灭的火焰。他认为,比艺术与医德更重要的就是激情和爱心以及对生命的执着。仅有一片好心,但医术不济者是庸医,正如金庸在《笑傲江湖》里所言:庸医杀人,多于刀剑之下。在现在的大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医者在医疗事故、医患纠纷、经济指标的重压之下,容易迷失方向,变得很会保护自己,很机械,很冷漠。只有保持心中那一团不熄灭之火,才能维持对专业的执着,对患者的热诚,这是当今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授业解惑的严师高徒

钟教授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治学严谨、敢于创新的医学教育家,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铭记: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解剖课灌输给我们的,不仅是人体的结构,还有医生对患者身体的尊重和临床操作时小心谨慎的态度。看病要按部就班,问病情和体检很重要,是大前提,随后才是验血等各种辅助检查。问“病”的要决不在“问”,而在“听”,医生得耐心聆听患者的叙述。通过年深月久的临床实习,这种以病人为中心、从简入繁的模式就成了医生临床思考的基础。要把短期记忆转成长期记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重复。作为内镜医生,如果操作拙劣,临床判断拖泥带水,不管科研如何出色,发表文章如何汗牛充栋,只会被别人在背后耻笑为纸上谈兵,难以服众。在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退镜的时间如果能达到6分钟以上,便能提高息肉的发现率。他坦言:医学上最重要的是要肯把好东西与同行分享,不可以秘而不宣以自肥。他认为,参加学术大会发言交流的原则是脱稿演讲,可以背下来,但不能照着念。制作幻灯和壁报的原则是醒目,最好的幻灯和壁报是不用解释、一目了然。制作的壁报,要让站在一米以外的人能看清楚其中的每一个字。写论文的原则是少用缩写,最好用简单的文字能表达复杂的意思。内地很多医生热衷于写书,因为晋升职称有用,但写书在香港评职称是不算数的,因为书是由已经发表的论文汇集而成的。

严谨求实的科普名家

英国大文豪毛姆曾言:在医院的病房里住上两三年,可能是对作家最好的培训,因为医生看到的是人生最赤裸的一面。钟教授认为,能有一支听话的笔,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管你干什么行业都会如虎添翼。作为享誉世界的内镜大家,他始终不忘自己的科普责任,多年来一直在大众媒体上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比如他谈到,静脉曲张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由四条腿爬行转变到两条腿站立起来的代价之一。下肢的血液要战胜地心引力,才能回流到心脏。人生最惊险的旅程,就是胎儿从母亲子宫走到外面那短短的10公分。通过查阅天文台的气温记录,他发现寒冷天气和翌日胃出血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他所谈的话题涉及面很广,如取出胆囊后,人的性格不会变得比手术前怯懦。儿童吃饱饭后蹦蹦跳跳会引起阑尾炎,这只是家长希望活跃的小朋友安静下来时说的谎话。滚烫的功夫茶能烫伤食管黏膜,经年累月的反复受损和愈合,就会在黏膜的细胞内种下致癌的诱因。胆固醇并非毒素,而是人体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吃鸡蛋时,切记别再暴殄天物,不要只吃蛋白而弃掉最美味、对人体最有益的蛋黄。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母乳喂养婴儿为何优于奶粉、全脂牛奶和脱脂奶哪种更健康等,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相关阅读-

老游评书:遗传科学的前世今生攻坚克难的基因故事

老游评书:人兽同源的开山之作勠力同心的共病时代

老游评书:星光璀璨的百年诺奖永垂史册的人中骐骥

老游评书:技术进步的优劣剖析人类选择的未来地图

老游评书:人性善恶的本质探究错综复杂的心路历程

老游评书:众病之王的历史演变名副其实的癌症传记

老游评书:贪玩人类的神奇后果改变世界的中国智慧

老游评书:生命跃升的全面视角进化奥秘的十大发明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yfzl/12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