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肝切除术式创新视频荧光胆管显像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liverresection,LLR)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术式。相比于开放手术,LLR显著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并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当然,LLR与开放肝切除术相比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例如术者无法用手触摸肝脏、无法对肝脏各个面进行充分的暴露、术中胆管成像较复杂。因此,LLR对手术中胆管解剖结构的确认造成了一定困难。

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在开放手术中已有应用,从年起这项技术开始商业化应用于LLR。巴黎第五大学的Kawaguchi博士团队研究了ICG荧光显像在LLR中的功效,并评估了术后的短期效果。研究发表在近期的theJournalofAmericanCollegeofSurgery杂志上。

作者于年7月至年12月间共收治68例行LLR的患者,其中24例应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其中,男性占70.8%,女性占29.2%,平均年龄约67岁,6例患者有既往肝切除史,11例有单个或两个肝段切除史,12例患者接受过LLR手术(5例右半肝切除,2例扩大左半肝切除术,3例扩大右半肝切除,3例中叶肝切除)。

手术平均时间为min(90~min),平均失血量为mL(10~0mL),所有患者均使用ICG荧光显像进行术中胆管显像。一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了胆漏,2例患者因感染出现了腹水。患者于麻醉插管后静脉注射1mLICG,0°腹腔镜由12mm的套管针进入腹腔并置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或肝门处,通过将全彩影像转换为荧光影像以进行胆管显像。荧光显像的效果经两位外科医师进行确认。术中细节见以下三例手术。

病例1:切除前确认左右肝管的汇合点

一结肠癌肝转移行右半肝切除的74岁男患在套管针置入后放入荧光相机以显示肝外胆管。该技术显示了小网膜处左右肝管的汇合点,并能实时指导右肝管的分离和结扎(图1、视频1)。

图1:(A)ICG荧光显像在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外胆管成像的应用。(B)根据荧光图像对右肝管进行结扎(箭头处)

视频1

回复口令「」,获取该病例手术视频。

病例2粘连严重的左肝管的辨认

男性患者,62岁,结肠癌肝转移行左半结肠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由于既往已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致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严重粘连,行ICG荧光显像以确定胆管的结构。该项技术能显示左右肝管汇合处,并指导了左肝管的分离。此外,它还能在分离左肝门区时区别左门脉和左肝管(图2、视频2)。

图2:(A)ICG荧光显像使得肝外胆管的显像成为可能,而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严重粘连的患者这一点无法依靠肉眼识别。胆总管(白箭头),左肝管(箭头),右肝管(箭);(B)分离左门脉和肝板后,ICG荧光显像能够鉴别荧光信号阳性的左肝管(箭头)和荧光信号阴性的左门脉(箭头)

视频2

回复口令「」,获取该病例手术视频。

病例3:肝实质切除时辨认外周严重粘连的胆管

男性患者,67岁,复发性结直肠癌伴肝VI段转移,先前肝切除切口附近行肝楔形切除。分离肝脏表面的粘连之后,行肝实质切除时置入组织之上,以区别遇到的韧性组织是否为外周胆管,而这一点仅通过肉眼无法鉴别(图3、视频3)。

图3:ICG荧光显像用于显示外周胆管,由于既往肝切除史致严重粘连

视频3

回复口令「」,获取该病例手术视频。

ICG荧光显像技术使得ICG注入后20~30min胆管的实时显像成为可能。Cherrick等报道静脉注射ICG后达峰时间为2h,持续20h,而ICG注射的最佳时间仍有待优化,但ICG必须在应用ICG荧光显像之前20min注入。再次注入ICG能逆转ICG浓度降低导致的低显影。在开放手术中,ICG荧光显像能鉴别肝癌病灶、胆管、胆漏和切除肝段。这一技术同样能够指导外科医师在腔镜下进行手术。

这一技术的缺点之一就是预防术后胆漏上作用不够,这可能是由于胆道残端或剩余的肝实质缺血所致的晚发性胆漏。目前腹腔镜下ICG荧光显像已经有很多商用系统可供使用。总之,当镜头靠的比较近时,ICG荧光显像使得LLR下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肝门或切肝实质时实时确定胆管组织成为可能。这样技术在LLR中兼具安全性与有效性。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下载英文全文。

本文由普外科学术编辑尹凌帝编译

编辑:程培训

回复口令「」,即送本文中三个病例的视频。

尹凌帝

赞赏

长按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jbzs/8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