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ERCP术前准备: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讲解ERCP操作的必要性、可能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风险,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其次,凝血功能检查不可少。拟行EST的患者术前必须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指标异常者应予以纠正。最后,应用广谱抗生素做预防用药,及生长抑素类、蛋白酶抑制剂及PPI等药物预防胰腺炎。
ERCP术后准备:先完成操作报告及影像资料,观察患者,等待其复苏。操作后第一个24小时是并发症最易发生的时段,应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检查当日禁食水、静脉补液,以后根据病情逐步恢复饮食。应常规防治并发症。做好鼻胆管、胆胰管的管理,引流管应体外固定以防脱出,需观察并记录引流胆汁量及性状。
急性胰腺炎是ERCP最常见并发症
ERCP常见的并发症为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实质受损引起的;出血常发生于EST后,极少数是贲门粘膜撕裂所致;穿孔多发生于EST后,偶可发生于插镜过程和导丝插入损伤;胆道感染发生率为0.9%-1.7%,多为造影导管将肠道细菌带入胆管内,同时又存在着梗阻因素。
急性胰腺炎在相关并发症中最为常见,早期识别尤为重要。其“蛛丝马迹”并不难寻觅,当ERCP后测得血淀粉酶高于正常的4、5倍,即为高淀粉酶血症。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例可明显升高,若伴有典型的胰腺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则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此外,影像学还可见急性胰腺炎征象。
当出现术后胆胰管炎症时该如何处理?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推荐术前或术后即刻常规直肠给予mg双氯芬酸或吲哚美辛。生长激素抑制素和奥曲肽、蛋白酶抑制剂、影响Oddis括约肌压力的药物,抗生素、PPI可能有效果。非甾体抗炎药可生长激素抑制素和奥曲肽,蛋白酶抑制剂与PPI联用使用较多。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