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吸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病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腥臭。颌下水肿,严重时头部甚至全身水肿。1.病原特性前后盘吸虫有很多种类,且不同种类虫体的颜色、大小及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图1)。主要寄生在瘤胃,也有的种类可寄生于网胃、盲肠、胆管和胆囊。成虫为雌雄同体,常为圆柱状、圆锥状或颗粒状,呈粉红色,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后端或后端腹面,称为后吸盘,显著大于口吸盘。虫体长数毫米,甚至长达20mm以上。图1前后盘吸虫的形态前后盘吸虫的发育史类似于肝片吸虫。瘤胃内寄生的成虫产卵并进入肠道,通过粪便排到体外。在温度适宜(26~30℃)的情况下,虫卵发育为毛蚴;之后进入水中,侵入到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并逐渐发育为胞蚴、雷蚴、尾蚴;尾蚴脱离螺体后能够在水草上附着,并发育为囊蚴,此时羊食入水草就会发生感染。羊食入的囊蚴会进入肠道,接着从囊内游出童虫,之后在小肠、胆管、胆囊以及真胃内寄生并不断移行,在数十天之后到达瘤胃,最终发育为成虫。2.流行病学前后盘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淡水螺,因此该病只在某些地区和季节发生。本病南方较多见,羊可常年感染前后盘吸虫病,北方羊主要在5~10月份感染,多雨年份易造成本病流行。一般在低洼潮湿的地区,尤其是雨水旺盛的年份,容易导致羊的发病。在干燥高岗地区、寒冷季节较少发生。羊采食了附着淡水螺的饲草或饮用含有淡水螺的水容易感染,呈现暖季感染(幼虫)、冷季带虫(成虫)的规律。幼虫侵入羊体内后会不断移行,从而使其经过的器官发生较大损伤,继而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且容易发生死亡。成虫在体内造成的危害较小,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且基本不会死亡。3.临床症状通常是成年羊感染该病,病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瘤胃蠕动缓慢;机体日渐消瘦,行动迟缓,往往卧地,口黏膜和眼结膜苍白,部分下颌发生水肿;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5℃;鼻镜变白、干燥。症状严重时会发生顽固性腹泻,排出黑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目光呆滞无神,眼窝凹陷,最终极度消瘦,卧地不起,严重衰竭死亡。4.病理变化病羊机体明显消瘦,血液呈淡红色,稀薄如水,皮下脂肪呈胶冻样,颈部皮下有胶冻样物质,各脏器色淡。病羊瘤胃、真胃和瓣胃的皱襞内有许多暗红色虫体(图2),虫体肥厚,大小接近大米粒,长2~3cm,宽0.5~1cm,其数量不等,呈深红色、粉红色,如将其强行从皱襞剥离,可见虫体附着处黏膜充血、出血或留有溃疡灶。图2寄生在瘤胃壁上的前后盘吸虫(TaylorMA,)5.实验室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变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病羊患前后盘吸虫病。可用反复水洗沉淀法或离心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前后盘吸虫卵呈椭圆形,灰白色,长~μm,宽70~μm,具有卵盖,内为圆形胚细胞,且卵黄细胞没有将整个虫卵充满,一端存在窄隙,另一端比较拥挤(图3)。图3前后盘吸虫虫卵6.防治措施全群按体重70~80mg/kg内服氯硝柳胺(灭绦灵),或按体重80~mg/kg灌服硫双二氯酚(别丁)。病羊可按体重10~15mg/kg口服阿苯达唑片。每年3月至4月、9月至10月可用阿苯达唑片驱虫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jbzs/1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