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肝癌的预防与早期诊治
香港大学肿瘤专科首席讲师:徐凯
有报导显示,年全世界肝癌新发病例为74.8万人,在当年所有新发癌症中位列第六位;肝癌死亡病例为69.5万人,位居第三位。在中国,年肝癌新发病例共有人,占到全球新发肝癌患者的52.7%,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其中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1。
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是乙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中国病毒性肝炎患者较多,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者约占70%~80%,丙型病毒性肝炎与丁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者约为15%~20%。另有5%的肝癌患者可能与酗酒、寄生虫感染、饮食污染和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有关。
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来说,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称为肝炎癌变“三部曲”。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早已在新生婴儿和未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中注射疫苗以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降低肝癌发病率。已经患有乙型、丙型或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积极防治肝炎的慢性化和进一步加重,预防其向肝硬化、肝癌的转化是非常必要的。另,饮酒、饮食不洁和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导致酒精、黄曲霉素、药物性肝损害,进一步会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现代医学认为,肝癌的产生机理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总体认为和病毒感染、酒精伤害、黄曲霉素伤害和药物伤害等有关,这种伤害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致抑癌基因缺失,原癌基因突变,从而发生肝癌。
中医学认为,肝癌的产生和如下因素有关:①长期的情志刺激,如郁怒、优思和郁闷等伤肝;②感受湿浊、秽浊的外邪伤肝;③酒浊之品化生湿浊、湿毒伤肝;④饮食不节、饮食不洁伤肝;⑤他病药物治疗不当,药邪伤肝;⑥过劳或过逸伤肝。中医还认为,上述因素多为长期和交互作用,反复伤肝才能引发肝癌。如感受湿浊、秽浊之邪,又过劳或长期饮用酒浊之品,又或饮食不节和不洁。这时肝体受伤,肝用失常,肝之气化失常,肝气、肝精和肝络受损,聚而发为有形之肝癌。具体因素和发病过程如下:
1.病毒因素因感染病毒导致肝癌形成的过程基本是:人体感染乙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慢性肝炎→肝硬化→进一步有可能发展为肝癌。
这一致癌过程,中医的肝癌发病学说认为是感受湿浊、秽浊之邪,损伤肝体,导致肝之气化失常,引起肝气、肝精和肝络受损,聚而发为有形之积块,进一步发展成肝癌。
2.饮食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和较大量食用霉变、腌制、煎炸、熏烤食物者患肝癌的几率较大,因为霉变食物的霉菌中会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素”;而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胺,煎炸、熏烤食物中含有的苯并芘,都可诱发癌症。
这一致癌过程,中医称为饮食不洁。而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还认为,饮食不“节”也是肝癌致病因素之一。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荣养过剩,化生湿浊;或过分节食,导致饮食营养缺乏,肝体失荣(类似肝细胞营养物质缺乏);或嗜食、偏食某物,导致营养五味不均衡,某物过多刺激(如致癌物)或某物不足失养(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以上饮食不节或不洁,均为导致肝损害、引起肝的气化功能失常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肝气、肝精和肝络受损,聚而发为有形之积块,进一步就会发展成肝癌。
3.此外,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普遍存在身体长期疲劳和精神长期紧张状态,而人们又容易沾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劳累、情绪紧张、熬夜、酗酒和各类饮品都会导致慢性肝损伤,这些均会成为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这和中医的七情、五志失调,形神过劳或过逸,以及起居调理失度致癌的机理是相似的。
肝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肝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所以,无论是西医和中医都强调肝癌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的早期诊断在临床上有很多具体的检查方法,这些检查方法发明于现代科学技术,西医可以用,现代中医也不排斥,也可以用。例如: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就为早期肝癌的诊断提供了依据,肝穿刺活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为肝癌的病理性质检查提供了依据。具体归纳如下:
1.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可显示大于1cm的肿瘤、诊断正确率为90%,还可发现有无肝硬化、脾大和腹水等。
2.甲种胎儿球蛋白(AFP)检查AFP检查可作为肝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也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治疗后有无复发的参考指标。当治疗后血清中AFP降低或消失,说明治疗阶段效果较好或肿瘤已经消失。若治疗后血清AFP变化不明显或反而升高,提示其治疗效果不好;若肿瘤消失,血清AFP转阴一段时间以后,又有反复升高,则提示肝癌有复发的可能。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高分辨率CT、核磁共振和PET-CT全身扫描等,对肝癌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价值,还可帮助鉴别良恶性,发现全身其他部位有无转移病灶,对肝癌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帮助。肝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了解肝癌早期病变的血运情况,以判断手术的可能性及指征。在肝动脉造影时,如果发现肝癌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时,还可直接灌注化疗和/或栓塞肝肿瘤动脉供血血管,让肿瘤在接受化疗的同时缺少血液供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
4.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属于病理性检查技术,可以明确肝癌诊断并进行病理分期和分型,对制定治疗计划和判定预后有意义。肝脏穿刺属于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并容易引起肝出血等并发症,如根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可不做。另外,肝穿刺活检时,穿刺针有机会会穿过门静脉或肝静脉及胆管,这时有可能会有癌细胞被带到血管内、胆管内或皮下、肝包膜下,机会虽然很小,但是一旦出现就容易引起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以上这些检查方法都有助于诊断早期肝癌。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并不难,重要的是属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朋友要定期做体检,积极的防止肝癌的发生和进展。
1.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曾患有慢性乙型、丙型或丁型病毒性肝炎,后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医院做一次超声波和甲胎蛋白检查,每半年一次CT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诊断肝癌。
2.肝癌家族史有肝癌家族史这一类人群有肝癌遗传倾向,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中如有肝癌患者,那么其余的人发生肝癌的机率就会相对高一些,这类人群属于中度危险人群。这一类人群即使和肝癌遗传倾向无关,但也和共同的不良生活环境、不良饮食和起居习惯等有关。中度危险人群40岁以后,至少应每半年做一次相关检查。
3.非病毒性原因所致肝硬化如酒精性、食物性、药物性和寄生虫性肝硬化,有发生肝癌的可能。这一类人群属于低危人群。低危人群每年则至少应做一次相关检查。还有,长期反复食用霉变、腌制、煎炸和烧烤类食物的,也属易患肝癌的低危人群。若这一类人群同时患有病毒性肝炎,则属于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该引起注意。
肝癌属于难治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才有治愈的可能,但是复发的机会也较大,需积极预防。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较多,如姑息性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多是求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因为肝癌发生的机理目前并未十分清楚,且自身导致肝癌的因素可能还没有去除。所以要合理的调养,不给癌症发生和复发的机会才是根本。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中医方法防治复发非常有意义。对于刚刚手术后的肝癌患者,最初可针对术后并发症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1个月左右,然后应该较长一段时间进行中医方法的调护和中药治疗。主要调护和治疗目的就是使身体气血、阴阳趋向于平和,脏腑、经络气化功能趋向于正常,从而不适合癌细胞的生存。晚期肝癌可以采取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基本可以做到较高生活质量基础上的带瘤长期生存。
其实,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向癌症屈服。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