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移植是体现一个医学单位
甚至是一个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标志!
医院
是自治区唯一拥有
肝脏医院!
3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
1台肝移植手术
4台肾移植手术
医院同时进行!
它向世人宣告着
医院毋庸置疑的综合实力
尤其是时隔三年之后这例弥足珍贵的肝脏移植手术
让成立仅一个半月的医院肝胆胰外科
进入人们的视野
大家期盼着
它能够将医院的肝移植技术
传承下去并走向辉煌!
上海患者在包换肝
3月14日凌晨2时许,经过手术团队成员8小时的协同作战,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暨医院肝胆胰外科顺利完成一例肝脏移植手术。术中输毫升血、毫升血浆。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如今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肝胆胰外科病房。
接受肝移植的,是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来自上海。患者有多年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后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脏移植成为患者存活的唯一希望。
13日当天,家属同意捐献器官的两位医院接受治疗并维护器官的脑出血患者进入脑死亡状态,配型成功的上海患者转赴医院完成肝脏移植手术。同时获得器官的,还有医院等待肾源的配型成功的4位透析患者。
“全国总共有家有肝脏移植中心,内蒙只有我们一家,圈子本身并不大,医生之间都有交流。”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张生彬介绍说,医院的移植中心与全国大中心比只能算小字辈,加之肝脏移植费用较高,本地区有经济能力做手术的患者多选择去北京等大城市,能留下来的患者很少,因此,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做的47例肝移植手术中,外地患者占半数以上。
肝脏有两大作用:
肝脏有解毒作用,它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把食物中的对人体不利的毒性物质通过解毒作用变成营养物质加以吸收。
肝脏有凝血作用,肝功能不好的人的凝血机制差,容易出血。
肝移植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
易导致出血:
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拿掉病肝后要把新肝原位移植,完成肝上和肝下的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这“四套血管”的吻合,手术操作复杂,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造成术中的大出血,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从病肝切除到完成新肝的血管吻合,中间的“无肝期”时间越短越好。因为肝脏会产生大量的凝血因子,“无肝期”越长,体内的凝血因子破坏越多,加之没有新的凝血因子产生,患者就会出现凝血问题,最后出血止都止不住。
肝脏不像肾脏,肾移植失败后患者可以继续做透析生存。肝脏移植一旦失败,患者就“下不了手术台了”。
肝脏移植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围手术期的管理非常重要,需要有一支综合实力强的治疗和护理团队。
“肝脏移植手术强调团队意识,从器官的摘取到手术完成,有30多人的团队在为这台手术服务。”张生彬说,除了肝胆胰外科的大夫,还有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肝胆胰外科护士、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以及检验、放射、超声、血液等辅助科室的人员。仅手术人员就分三个组:取肝组、修肝组和移植组。
“肝脏移植手术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科室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因此是体现一个医学单位,甚至一个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标志。”张生彬说。
据了解,从年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至今,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已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47例,其中活体肝移植手术4例。患者术后生存期最长达12年之久(目前身体状况仍然良好),活体移植最长已达9年。
肝胆外科勇担重任
时隔3年,很多包头人对发生在年丈夫捐肝救妻的壮举仍然记忆犹新。但是,自从完成那例活体肝移植手术后,医院一直没开展新的肝脏移植业务,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的牌子也因这3年的空白变得尴尬和岌岌可危。一旦肝脏移植中心被摘牌,肝脏移植资质将不保,包头肝脏移植这一优势技术也将失去。无人能担负这样的责任!
从包头市卫计委主要领导,到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对医院肝脏移植技术的日渐式微非常重视。如何才能增强公民器官捐献意识?如果才能将病人留在包头?经医院领导班子研究讨论决定:由一手将医院肝移植技术开展起来的副院长张生彬牵头,成立肝胆胰外科,带一支团队,强一项技术,将肝脏移植这一优势技术保留、发展并传承下去。
年2月1日,由副院长张生彬出任主任、原医院普外科副主作宋士鹏为副主任的肝胆胰外科正式成立。
在腹部外科领域,肝胆胰手术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大,而且很可能面临病源少、收入低的问题,肝胆胰外科的成立也面临着种种质疑和障碍。最终,在张生彬主任和宋士鹏副主任的带领下,一群肯吃苦、敢挑战的年轻人加入到团队之中。“我们的大夫大多是年资在三年以下的住院医,但是年轻人有一个特点,只要给他们平台,他们是愿意干事情的。”张生彬说,他和宋主任就是带着这样一群年轻人,在胆肝胰外科成立仅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独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肝胆胰外科手术。
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张生彬主任带领年轻医生完成了一例直径达20厘米的巨大肝癌切除术。考虑到患者乙肝多年,若阻断血管恐怕术后肝功能恢复不好,术中在未阻断血管的前提下完成了保留右后静脉的肝s7、s8段切除。同日,宋士鹏带领另外一队年轻人,历经8小时完成了一例胰颈部癌根治术+胰体尾(不保留脾脏)切除术。由于肿瘤包绕腹主动脉、侵犯腹主动脉鞘,粘连质密,剥离十分困难,加之患者血型稀有,备血时间长,增加了手术难度。
3月初,张生彬主任带队完成的胆囊癌肝门转移手术、肝脏4a段+5段+1段的肝中叶切除术、高位胆管癌根治术……这些高难度手术无一不代表着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自治区的领先水平,尤其是肝脏移植手术的开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让当初的质疑声戛然而止,而跟随张生彬和宋士鹏两位主任的年轻人更是收获满满。
王会雄年7月进入医院,像他这样拥有三四年资质的医生在普外科能上手的只有阑尾、疝气之类的一、二级手术。来到肝胆胰外科不到两个月,见到并参与了包括肝移植在内的顶尖手术,他觉得学到的东西特别多,加上张生彬和宋士鹏两位主任对解剖知识的讲解得很详细,因此成长特别快。肝胆胰外科所有年轻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比如高强,作为张生彬主任的研究生,去年毕业后他留在了普外科,这次又来到肝胆胰外科,“像我这样刚毕业学生上台连’拉勾’都排不上队,更别说见识、参与这种大手术了。”高强说,现在几乎每天都能上台,大小手术都有,阑尾之类的一、二级手术都是独立完成的。“若在以前,一、二级手术的机会要等到几年之后。”高强说自己非常幸运,尤其是张生彬主任会定期讲手术案例、病人的管理,有特殊病患者时,每天都会拿到早会上讨论,肝移植的患者,每天都要做一次特护交班,让大家分析、讨论,找原因。“从毕业到现在差不多一年,这一年的成长比研究生三年成长都快。”高强感慨道。
从副院长做回科主任,张生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团队培养起来,把肝脏移植的优势技术传承下去。
移植专家人物速写张生彬
把肝移植优势技术发展传承下去
张生彬,中国医师协会器管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常务委员,内蒙古卫计委器官移植质量与管理控制中心主任。内蒙古肝脏移植医学中心主任。内蒙古医师协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学会包头市普通外科分会副主作委员、肝脏学组组长。中南大学博士,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
“如果让我谈肝脏移植,我一天一夜也说不完。”聊起肝脏移植,张生彬就刹不住话题。在55岁的年龄从副院长的位置重新做回到肝胆胰外科主任,担负起重振肝移植技术雄风的重任,他无怨无悔。因为在张生彬眼里,这项由他亲自做起来的优势学科就像自己心爱的孩子,为孩子付出,再苦再累也值。
年底,在我国的肝移植技术开始三四年后,当时的医院普外科主任张生彬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肝脏移植医护小组,派医生和护士到医院肝胆外科学习。“当时三O一的肝移植也没做多少,学习回来后,年8月5日我们在三O一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年4月2日,我们完成了内蒙古首例活体肝脏移植;年经国家卫计委准,内蒙古肝脏移植医学中心成立;年8月11日,在我国尚未开展公民身后器官捐献工作前,就完成了自治区首例脑死亡的dcd捐献肝脏移植手术。”张生彬说,历时13年,47例肝脏移植手术,是医院肝脏移植曾经的辉煌。
张生彬坦言,后来随着工作的调整和病源等问题,肝脏移植技术逐渐式微,尤其是年至今,三年间无一例手术开展,使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面临被摘牌的风险。“在肝胆胰外科成立之前,我开车拉着宋士鹏主任跑了多公里,从鄂尔多斯到呼和浩特,到巴彦淖尔,医院地跑,给传染科、肝病科的医生讲课,发资料,宣传我们的优势技术。”张生彬说,面对肝脏移植出现的危机局面,他医院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肝脏移植这一优势学科传承下去。于是,一手找肝源,一手找病源,在人才结构“断层”的情况下,带领一帮年轻人“打天下”。
事实证明,张生彬主任的努力没有白费,肝胆胰外科成立不足两月,不仅完成了多例高难度手术,进一步确立自身在肝胆外科领域的领先地位,还开展了肝脏移植手术。
张生彬认为,如果肝脏移植中心是一杆大旗,肝胆胰外科就是这杆大旗的基座。“我们已经把这例肝脏移植手术的情况上报国家卫计委肝脏移植数据管理中心,今年计划再开展三五例手术,继续将肝脏移植中心的大旗扛下去。”张生彬说,只有胆胰胰外科这个年轻团队成熟起来,肝脏移植这项优势学科传承下去,他才会了却心愿。
刘致中
公民器官捐献意识有待加强
刘致中,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年获内蒙古医学院硕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内蒙古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包头市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3月14日凌晨,医院泌尿外科完成4例肾移植手术。对于这4例肾移植手术的开展,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致中认为,这是偶然,亦是必然。
偶然是说,家属同意捐献器官的两位医院接受治疗并维护器官的脑出血患者同日进入脑死亡状态,同日出现4个肾源,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从年成为试点单位,医院开始推进公民身后器官自愿捐献工作,到年我国建立了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完善的器官捐献和使用体系,几年来医院opo团队的努力下,器官捐献正逐渐被社会所认知。
与肝移植相比,由于肾移植的排异问题,配型相对更加严格,除了要做组织学的配型,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外,还要做淋巴毒的交叉试验。每项实验都要做四五个小时。“加上病人的准备,如术前的体检和化验,13号下午4点我们获取了器官后,14日凌晨3点才开始手术。”谈起肾移植手术,刘致中主任表示,在泌尿外科的手术中,肾移植仅仅是普通手术,难度并不大,肾移植之所以不普通,是在于肾源的稀缺和手术时间的紧迫上。“器官获取后必须尽快移植在患者身上,理论上这一时间可以长达30小时,实际上,超过16小时,器官的灌注就不太好了,一旦器官灌注不好,会因缺血而坏死,获取的珍贵器官就没用了。”刘致中说。
据了解,去年医院泌尿外科完成20例肾移植手术,其中16例为8个器官捐献供体的肾脏,4例为活体的捐献。“去年第一例移植是6月份,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接触了七八个潜在捐献者,最终都因为家属不同意而放弃。”刘致中说,我国器官捐献为公民自愿捐献,即使患者本人同意,直系亲属中只要有一人不同意,都不能捐献,这也是我国器官缺口大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自医院泌尿外科自年开展首例肾移植以来,至今已经完成多例肾移植手术,术后移植肾存活最长时间为20多年。“目前,医院等待肾源的透析患者近人,能够得到移植机会的不足10%,巨大的器官缺口让众多的尿毒症患者难以回归正常生活。”刘致中介绍说,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衡量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器官捐献水平。我国的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5.4左右,广东等做的好的省市接近10。内蒙古人口为万,去年总共有8个供体,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不足0.5,这说明内蒙古地区公民捐献意识相对落后,同时也意味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今年到现在才3月份,已经出现了两个捐献供体,今年的肾移植情况会比去年好。”刘致中主任认为,医院,或者一个团队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