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科研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评审委员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名单正式公布,医院申报的《内蒙古和蒙古国两个蒙古族聚居区的肝包虫流行病学研究》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市两家获此奖项的医疗机构之一。

1

历时4年,流行病学调查1万人据项目负责人、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张生彬介绍,该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编号:DFA,项目经费万元,由医院立项牵头组织实施,外方合作单位为医院,中方合作单位为宁夏医科大学实验中心。项目于年5月在北京经国家科技部通过现场答辩成功立项,年5月结题并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组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验收,历时4年。项目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牧民肝包虫病分布流行特征、人体感染和患病情况,包虫病感染和患病的危险因素、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实验动物药物的敏感试验对比,探索治疗肝包虫病更有效的药物。项目由肝包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动物实验两部分组成。“在肝包虫流行病学调查上,我们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版图东、西、南、北、中设计课题的,蒙古国则选择靠近我国边境口岸二连浩特的扎木门德市。在每个区域尽量多地选择牧民放牧居住区及半农半牧区,每个居住区保证~人以上的调查例数,这样才能基本代表该区域的发病情况。”项目主持人张生彬表示,为了能客观、科学地反映整个内蒙古地区牧民肝包虫的发病情况,他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上花了很多心思,有计划地先后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西部地区阿拉善、乌海市巴音陶亥乡,南部地区鄂尔多斯乌审旗,北部地区二连浩特、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右旗,中部地区包头市土右旗等地展开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包括填写问卷调查表、血清学检测、肝脏超声检查等。在做肝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课题组在多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部门的配合下,采取到牧民点入户的形式实地调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进行广泛宣传防病控病的知识,并进行免费体检。“为保证项目数据真实可信,我们的每一份调查问卷及采集标本均都配有居民身份证或者护照信息,复印备份、登记造册。采集的血清医院实验中心-80℃低温冰箱保存,防止血清标本变质。”张生彬表示,项目顺利完成得到包头市卫健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科学数据分析,项目组基本了解了-年期间内蒙古地区肝包虫的发病率情况,在包头市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的支持下,通过对人的血清学检测,完成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得出“锡林郭勒盟为内蒙古自治区肝包虫发病率最高、包头市城区发病率最低的结论”,并客观地评价政府对牧民居住区免费发放防疫药物的预防效果。那几年我们在内蒙古和蒙古国范围内总计对名游牧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有时几十公里才有一个牧民点,牧区环境比较差,大风天气连门都推不开,经常是自己开车到牧区,行程数万公里,确实不容易。”张生彬介绍,当时科室有20余名医护人员和多地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参与项目,曹翠霞、刘宝琴二位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多次深入牧区,完成血清采集和流调填表任务,4年间,项目参与人数累积达百人之多。科室里六七人需要经常外出深入牧区做流行病学调查,有时还要冒着被牧民家狗咬的危险,“像课题组云哲琳医生,当时孩子才1岁多,为了采集珍贵的蒙古国牧民的流调资料和血清标本,与刘云医生在二连浩特一待就是两个多月,牧民进行健康宣教,大家基本都是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

2

动物造模,完成实验研究该项目动物实验部分在合作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室具有完备的技术力量、实验条件、包虫实验室及包虫病研究技术基础,拥有SPF级动物实验中心和国家颁发的饲养实验动物资质,特别是该校寄生虫教研室在对本地区地方病——包虫病的研究比较深入,并具有专业的包虫病研究团队,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取得了宝贵经验。可以说,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室是国内进行肝包虫实验最好的实验室。医院科研项目团队的科研人员(医生、研究生)年下半年进驻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室,与实验人员共同进行为期2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实验人员需要将肝包虫患者身上取出的新鲜包虫虫卵种植在实验小白鼠体内,在小白鼠身上造模,使其产生包虫,再进行药物实验。”课题组云哲琳医生表示,动物实验也有一度难度,要面临诸如造模不成功、动物死亡、药物选择、剂量控制等不确定因素,一旦出问题,就要重新从患者身上取包虫卵,重新造模,延长了实验周期。“有一次我们的研究生在给小白鼠做预实验时,用药剂量过大,导致40多只实验小白鼠全部死亡,重新在小白鼠体内造模成功,课题被迫延期近8个月,原计划3年完成的课题延期一年。”最终,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阿苯达唑联合干扰素或异甘草酸镁具有显著提高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阿苯达唑与内皮抑素联合用药亦可以显著降低肝脏损伤,改善肝脏纤维化。

3

成果累累,造福牧区包虫病患者

张生彬表示,通过实验项目研究,明确了内蒙古和蒙古国两地区肝包虫病的发病情况,为政府进一步防治提供了依据,提高了肝包虫病的筛查水平;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血清学检查以及肝脏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筛查,提高了课题的准确性,从而分析我国内蒙古和蒙古国人群包虫病感染率和患病率的差异性以及包虫病可能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动物肝包虫模型,国内首次引入抗肿瘤的紫杉醇和内皮抑素用于治疗,评测其单独或联合用药对肝包虫的治疗效果;首次应用抗肝纤维化药物干扰素、复方甘草酸镁联合阿苯达唑治疗,评测其在肝包虫治疗的应用价值。截至年底,主持人张生彬带领项目组顺利完成计划任务书的全部目标任务,对名内蒙古农牧民及名蒙古国牧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为我国内蒙古及蒙古国肝包虫聚居区肝包虫发病率提供了科学数据。年5月,经科技部委托内蒙古科技厅组织专家组评审结题。基于此项目研究基础,年5月,张生彬带领的课题组再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免疫记忆性研究》1项,获得国家35万科研基金。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科研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3.;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为本次项目评审和获奖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科研人才12名,包括9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高质量完成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基础科研和实验研究的带教工作,使他们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棘球蚴病即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的特点,全区感染绵羊约有万只,由于病畜生长受阻,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死亡,造成我区畜牧业经济的巨大损失,仅以减少的肉毛脏器三项计算,造成的损失达2.1亿。通过对家犬预防性驱虫,切断传染源,可能减少或避免上述问题,有助于促进全区范围内畜牧业的发展,减少经济损失。肝包虫患者最终多需手术治疗,医疗费用昂贵,目前平均住院费约为2万人民币。据相关统计,内蒙地区肝包虫病的年发病率为1.5‰,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内蒙总人口为万,每年花在包虫病手术费至少为7.2亿元。因此,因地制宜地对包虫病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减少人群肝包虫发病率,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项目组通过对包虫病患者的手术药物治疗研究以及动物模型试验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肝包虫的诊治水平,减少术后复发率,改善疗效;甚至在今后可能实现非手术治疗、治愈肝包虫病,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负责人张生彬

张生彬,普通外科学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历、外科学博士学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内蒙古肝脏移植医学中心主任,内蒙古器官移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现任医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7年,医院行政管理工作10年,在医院分管外科手术科室和科研系统。

张生彬担任普外科主任20年期间,年收治住院病人约人、完成手术约0例。能够完成活体及尸体肝脏移植手术、肝门部高位胆管癌切除术、左右半肝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术、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胰十二指肠癌根治切除术、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大型综合型手术。

4年8月完成包头市首例肝脏移植手术,7年4月完成内蒙古首例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年8月完成内蒙古首例DCD捐献肝脏移植手术,是内蒙古肝脏移植手术奠基人,在医院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最长已存活15年。7年7月成立内蒙古肝脏移植中心并兼任主任,年、年带领普通外科先后成为包头市、自治区重点学科,年成立内蒙古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并担任质控中心主任,年5月以学科带头人身份带领普通外科成为包头市领先学科……在张生彬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医院行政领导职务后,仍心系肝胆外科事业发展,年2月,为了延续内蒙古肝脏移植的事业,经包头市卫健委批准成立医院肝胆胰外科并出任主任一职。年经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医院肝胆胰外科院士工作站”。如今的肝胆胰外科年完成手术约台,三、四级手术达到85%以上,年轻医生基础理论和手术技术得到迅速提高,科室现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成立的3年间培养3名博士研究生(统招)。

年轻男子巨大肝脏肿瘤自发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大量出血达一万毫升;刹车意外致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休克、胰腺断裂和门静脉破裂生命垂危;摘除12斤重巨大腹膜后肿瘤;肝门部高位胆管癌的精准肝段切除……张生彬无惧风险,勇于担当,通过精湛的手术技术和扎实的围手术期管理,抢救诸多急危重症患者,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医院肝胆外科年轻人多,医护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考研、考博、读博……为了给年轻人的职业学习和成长“开绿灯”,张生彬鼓励年轻医生考研、读博,主动承担起“一线”值班工作,值完夜班继续“上台”手术成为工作常态。58岁的临床型和科研副院长,长期工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平均每年值2个月夜班,经常4天值一个夜班,张生彬成为了包头市医疗系统中难得一见的“夜班院长”。

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科室建设和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这是老一辈临床医生对医疗工作的情怀!

张生彬表示,除了临床工作外,科研工作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其实,这已是张生彬的科研团队第二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了!早在年,张生彬主持的《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门静脉重建》科研项目就曾获得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联合肝叶切除治疗Ⅲ型肝门部胆管癌》获国家科技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年5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免疫记忆性研究》1项、获得科研基金35万元;年获得包头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获得科研基金万元;年获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科研基金6.5万元……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为今后的科研研究和研究生带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张生彬带领的课题组开展了多项国自然、内自然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2篇,协同发表SCI6篇,影响因子累计16.7,发表中华及核心期刊杂志30余篇科研论文,完成20余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及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带教工作。

编辑沈建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hbyx/13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