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也常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有的消化系统还不如其他系统症状突出。因此,认真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其他有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年7月17日,16位江苏省医疗专家到达我院,开展“组团式”援疆工作。来自南京医院消化医学中心的李全朋博士对口支援我院消化科。李主任到院后,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在完成消化科及消化内镜中心调研后,在我院率先开展了多项消化及内镜诊疗新技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1)粘膜切除术(EMR)和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粘膜下肿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息肉、胃内隆起性病变、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部分病变较小的早期食管癌及胃肠癌癌的治疗,它具有侵袭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特点。早期食道癌、胃癌、大肠癌以及粘膜下肿物患者,既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科对局限于粘膜层、粘膜下层的上述肿瘤经内镜进行粘膜切除术(EMR)和粘膜剥离术(ESD),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可媲美,使许多患者免除了外科手术治疗,该技术达到自治区内领先水平。
(2)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呕血和黑便、失血性休克、氮质血症等急危症状。李主任带领我院消化科团队顺利开展急诊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对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采用局部喷洒、粘膜下注射、钛夹、氩气刀、热活检钳等方法成功止血。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活动出血患者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为后续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ERCP术:ERCP术被业界人士称为高级消化内镜诊疗皇冠上的明珠。胆道、胰腺疾病常规B超、CT、MR等影像检查阳性率较低,且不能进一步治疗。而很多胆胰疾病相当棘手,尤其胆胰恶性肿瘤等外科手术根治率低。ERCP(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tography,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就是通过口腔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管、胰管进行造影及其它诊疗操作。十二指肠镜的外观结构类似于胃镜,是进行ERCP技术操作的专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为胆胰管在十二指肠的共同开口,也就是胆汁和胰液的排出口。ERCP技术一直是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同时随着诊疗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手术微创、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李全朋主任带领下,消化科顺利完成了上述高级内镜诊疗技术,并在自治区内处于领先水平,时刻为边疆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消化科科室简介
概况
医院消化内科前身为内二科,年1月份出成立专科,在消化内镜诊治、临床诊治、科研、教学等方面发展迅速,是具有高水平胃肠病学和多种胃肠疑难重症的诊疗科室。现定编床位40张,设立病房、门诊和消化内镜检查中心,划分为胃肠组、肝病组、血液组三个医疗专业组。
科室构建、人员架构
定编床位40张,设立病房、门诊和消化内镜检查中心,划分为胃肠组、肝病组、血液组三个医疗专业组。医护人员23人,医生14人,副主任医师5名、住院医师8名,护理人员15名,其中主管护理师3名,护理师2名,(其中内窥镜中心有1名副主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理师,1名护理师,门诊1名副主任医师),是一支具有专业特长,不断在学术上和技术上拓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护队伍。
消化科设备
完
文图/刘二阳
编审/张振海、郝瑜
排版/邱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