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片形吸虫病主要发生在肝脏、脾肺上,它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便,一旦被感染,会出现营养不良,死亡等危害,所以为了避免其他健康羊群的感染,要知道羊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和症状。
1、羊片形吸虫病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与病畜粪便污染的牧场及中间宿主椎实螺类的被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低洼和沼泽地区的放牧场所。雨后地面积水会增加羊感染的机会,特别是多雨年份或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常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和流行。夏季、秋季是本病的主要感染季节,在放牧吃草或饮用生水时可受感染。
2、羊片形吸虫病症状
羊急性感染病例是由于同时感染上万个囊蚴所致,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但并不多见,病羊表现体温升高、腹胀、有腹水和严重贫血,重者可在几天内死亡。慢性病例较多见,多发于冬季和春季,病羊高度消瘦,黏膜苍白,贫血,眼脸、颌下及胸腹下水肿,衰竭死亡。
急性感染者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出血,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虫,腹腔中有带血色的液体,成虫在胆管中引起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早期肝肿大,以后萎缩硬化,胆管扩张、增厚、变粗或堵塞,切开见有虫体和污浊稠浓的液体。
羊患片形吸虫病的原因羊寄生虫病是所有养殖户都非常头疼的问题,而片形吸虫病作为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更是让养殖户手足无措,该病主要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而引起的,它主要危害羊、牛、人也可感染,尤其是对幼畜的危害更为严重,下面是关于羊片形吸虫病原因的详细介绍。
肝片形吸虫新鲜时呈棕红色,扁平叶状,前端有个锥状凸起,凸起后面为“肩部”,虫体大小为(20~35)毫米×(5~13)毫米,虫卵大小为(~)微米×(63~90)微米,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卵盖不明显,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大片形吸虫形态与肝片形吸虫相似,但其虫体长叶状,大小为(33~76)毫米×(5~12)毫米,“肩部”不明显。虫卵较大,为(~)微米×(70~)微米。
虫卵随胆汁入肠道经宿主粪便排出,在适宜条件下经10~15天孵出毛蚴,毛蚴游动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小土蜗等),即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蚴至尾蚴逸出螺体,在水草或水中形成囊蚴,羊吃食后感染。幼虫在羊体内穿过肠壁至腹腔,经肝包膜入肝胆胆管寄生,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总胆管开口处入肝脏,发育为成虫需2~4个月,成虫寄生寿命达3~5年。
怎样防治羊鼻蝇幼虫病羊鼻蝇幼虫病是羊鼻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额窦和鼻窦内少数可侵入颅腔)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那么养羊户平时该怎样防治羊鼻蝇幼虫病?
什么是羊鼻蝇幼虫病?羊鼻蝇成虫体长10~12毫米,头大,似半球形,呈黄色。在胸部背面黄色的表皮上,有深棕色突出的小结节,结节上有细长毛。翅透明有折皱。腹部卵圆形,黑色带银白色反光。成熟的第三期幼虫体长可达30毫米,前端细小,有两个黑色的口钩;腹面扁平有多列小刺,背面弓起、光滑,在各节上有黑色的横带,后端很平,有两个黑色的气孔板。由春到秋,尤其夏季的晴朗天气,雌蝇侵入羊群,突然飞向苹鼻,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大小相当较小的大米粒。一只雌蝇在几天之内就能产下约个淡黄色的幼虫。幼虫在鼻腔内寄生约~10个月,到次年春季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由原固着部位逐渐向鼻孔爬出。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人土壤表层变化为蛹,然后从蛹内孵育出成虫。成虫生命不超过3周。
症状表现成虫(雌蝇)突然侵袭羊群时,羊惊恐不安,摇头、奔跑,鼻端触近地面,或将鼻孔藏于两羊之间。幼虫在鼻腔和额窦内移动时,刺激粘膜发炎、肿胀以至出血,有的鼻液在鼻孔周围洞结成块,严重时有碍呼吸。患羊打‘喷嚏,磨鼻、孵牙、眼睑浮肿,饮食不安,口趋消瘦。个别幼虫进入颅腔,损伤脑映,引起神经症状——假性旋回病:运动失调,向左或向右旋转,头弯向一侧,呈现痉挛或麻痹等,可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1、羊鼻蝇飞翔季节,用药物涂撩羊弭孔周围,每5天1次,可驱避雌蝇,杀死幼虫。
2、在羊鼻蝇第一期,幼虫比较集巾,按每公斤体重毫克敌百虫用药,在羊鼻腔内肌注射,可杀死幼虫。
3、某畜牧兽医研究所采用低温、高剂量、短暂吸雾,速战速决的室内气雾法驱杀羊鼻幼虫(窦外一期幼虫),取得了良好效果。在5℃以上条件下,用32%敌敌畏乳剂,药量为每立方米l毫升,雾粒5~lO微米,室内喷雾不需密闭)。有效吸雾时间为15分钟。羊吸雾后,经24小时,窦外一期幼虫可全部排出。也可以用露天(风力级)喷雾,用80%敌敌畏乳{由原液,每只羊1毫升。(雾粒同前),温度5℃以上,吸雾时间即药液全量喷出时间·
羊驱虫的最佳时间在羊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或多或少会遇到寄生虫的困扰,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采取一定的驱虫措施,在对羊只进行驱虫时要掌握最佳的驱虫时间。
一、母羊驱虫
1、在对母羊进行驱虫时,需要在配种前25d进行1次驱虫,间隔7d后再进行1次驱虫。
2、不可对已怀孕的母羊进行驱虫,驱虫需要在分娩后20d左右进行。
二、种公羊驱虫
种公羊一般1年内需要驱虫2次,分别是在春秋二个季节,每次驱虫10d后可以再进行一次补驱,加强驱虫效果。
三、羔羊的驱虫
在对羔羊进行驱虫时,第1次驱虫一般选择在50日龄,第2次驱虫是在90日龄,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驱虫。
四、育成群羊驱虫
1、由于3-4月份是寄生虫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育成群羊一般在3-4月份进行1次驱虫,间隔l0d后再进行1次驱虫。
2、在秋季的9-10月份可进行第2次驱虫,间隔10d后可再驱1次。
3、在寄生虫虫害严重地区,可以在6-7月份增加一次驱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