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〇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远大前程
——上海交通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这两年
」1蜕变
宛新建坐下来吃午饭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一点。消化内镜中心的候诊区里,坐满了预约了病人。宛新建的餐盘很快就风卷残云,喝了两口茶,他开始准备下午连台的手术。这么多年,他的腰杆依旧挺拔,步履矫健,虽然重压在身,脸上并无倦意。到年1月,宛新建掌舵上海交通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已近两年。年3月,宛新建离开了白手起家,苦医院南院的消化内镜中心,医院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带着“打破”与“新建”的使命感前来的宛新建,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使六院消化内镜中心,实现了全新的蜕变。内镜诊疗服务量在年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常规胃肠镜检查例数增长30%、各种内镜治疗病例增长超过%。开展了多项内镜诊疗新技术,如胰腺占位EUS-FNA诊断、胰腺脓肿内镜下支架引流、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的ERCP治疗、胆管肿瘤的ERCP下FISH诊断、消化道早癌的精查和ESD手术、针对贲门失弛缓症和胃轻瘫的POEM和G-POEM术、良性消化道狭窄的支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套扎注射治疗、痔疮的内镜下套扎术、食管巨大憩室的POEM术等等。医院的空白,部分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内镜检查量仍实现15%的增长,ERCP、ESD、EUS、EVL等核心技术操作增长超过50%。除了临床医疗的进步外,近两年来在科教和学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先后获取了多项上海市级科研课题,包括一项重大课题和扬帆人才项目,发表7篇SCI论文,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了3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招收培养了4名博士生及8名进修医生护士,面向全国举办2期ESD培训,举办两届《上海六院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入选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分会候任主委。多次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作学术报告和手术操作演示,发出了上海六院的声音。医院,医院的引领作用。在疫情期间主动选派2名业务骨干支援武汉,其他人员积极支援感染科、消化内科的抗疫工作……谈及两年间六院消化内镜的变化,最为明显却又至关重要的,就是内镜中心手术设备的更新和各种设置的完善,这是令宛新建以及所有科室同仁欣慰,并备受鼓舞的。型号与性能更优秀的奥林巴斯内窥镜,富士内镜;种类更为丰富的大探头超声内镜,纵轴超声内镜,小肠镜,大肠镜;崭新的X光机……设备的优化带来的是技术的高端化。“我是军旅行伍出身,高性能武器是战士的生命,而在这里,高端先进的手术设施和医疗设备,是内镜中心建功立业,打攻坚战的绝对基石。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年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超声内镜后,我们才开始做超声内镜穿刺的手术;原先没有自己的X光机,做ERCP操作需要到放射科借用X光机,现在内镜中心有了自己的设备,就可以独立完成了……”完成了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的更新换代后,宛新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人才的培养。两年高强度的培训,保留着军人本色的宛新建称,自己在“练兵”。“练兵”,是分几步走的。首先,加强科室成员理论课的教学培训。课程的内容以基础的内镜诊疗操作为主,定期就疑难病例、内镜操作规范、内镜技术进展展开学习讨论,导师延请的都是上海乃至国内知名的内镜专家;其次,对内镜操作的过程严格实行带教制度。根据科室中年轻医生不同的操作要求,选派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把手教学,保证他们所有的操作在严密的“监控”下进行,这样使他们尽快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我自己也带教了好几个学生,在做手术时,常常让年轻医生在一边观摩,我一边操作,一边给他们讲解操作规范,”宛新建说道,“有时我也会采取一些‘秘密监视’的方法,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观看他们的操作过程、处理方法,以充分暴露存在的问题,再当面及时进行讲解,这样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最后,科里规定每一位医生每个月有一次发言,分享这段时间成就感最强的病例,讲解这台手术的操作步骤,以及在诊断与治疗中独到的经验,见解。“当然,他们也可以提出这段时间出现的问题,例如漏诊,并发症等,与大家分享错误教训。我们通过打出这一套长期有效的组合拳,团队的力量急速成长,科室的每一个人都有不服输的冲劲,科室充满了凝聚力。”除了规则严谨的培训,宛新建还煞费苦心地开拓出了一些有创意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组织了一些小型沙龙,沙龙主要面向年轻人,集合了上百位优秀的青年内镜医生,鼓励他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还建立了网络上的交流平台——《宜山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