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眼中,他是手到病除的“神医”,用他那灵巧神奇的双手在胃镜下医治好他们的病痛;
在同事和助手眼中,他是“拼命三郎”,曾经医院(医院淳安分院)放射科的11号机房里,半天时间做了6台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创下了建院来半天内"ERCP"数量的最高纪录。
身为省内知名的消化内科专家,他每周坚持“下沉”医院。他就是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柯进晶。
81岁农村老太特意赶来感谢这位杭州专家
“柯主任今天来吗?我们想要好好谢谢他。”6月末的一天,医院(医院淳安分院)内镜室护士小严正在放射科操作间准备“ERCP”用物,门口两位老人问道。
“杭州专家柯主任水平高,现在我肚子不疼了,皮肤也不蜡黄了,也不用开刀了。”老太高兴得有些合不拢嘴。
“你是汾口的郑奶奶?柯主任马上就来了。”由于当时老人情况特殊,小严对她的印象也十分深刻。81岁的郑奶奶,半年前经常有上腹部隐痛伴发热,一直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症状加重,全身皮肤变黄,上腹部绞痛明显,伴有高热寒战。这才通知子女,家人医院就诊,B超和CT检查发现:胆总管扩张,多个混合结石。
医院请来柯进晶会诊,他给出建议:患者皮肤黄染,年纪大,血压偏高,微创手术风险很大,但如不采取有效治疗,将结石取出,解除胆道梗阻,持续的高烧、黄疸,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建议尽快行“ERCP+取石术”。
由于患者胆总管石头实在太多,手术时,柯进晶用取石网篮掏了一次又一次,只见浑浊的泥沙样胆汁夹着大小石头源源不断流出。“不清理干净,为将来埋下隐患。”柯进晶说道。
手术顺利结束,老人的黄疸消退了。出院后的郑奶奶恢复良好,面色也红润了起来。这不,夫妻俩专门赶来,想要当面谢谢柯主任。
身背几十斤重铅衣连做6台手术
柯进晶有着严格的时间观念,就算是将近公里的路程,一旦他定好时间,误差就绝不会超过10分钟。由于手术一般在下午进行,为了防止午饭后开车疲劳,他医院上午的工作,不吃午饭就驾车赶来,到达后匆匆吃点点心就开始工作。
“小方,小严,我来了。”七年来,熟悉的场景一次一次上演:下午1点半左右,放射科11号操作间门口,柯进晶的身影如期而至,永远都是微笑的面孔,热情的招呼,让人倍感温暖。
“ERCP”手术是内镜手术中难度分级最高的一种手术,全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利用内镜操作技术经消化道对胰胆、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手段,恢复快、创伤小。于患者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诊断价值。但对医生来说,却要身背几十斤重的铅衣在放射线下进行操作,短则半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这样的手术,是对技术和自身健康的双重考验。
一次“ERCP”的辐射约等于0次的X光片拍摄,而在柯进晶这儿,他经常一个下午就要做好几台“ERCP”,记得最长一次,接连做了6台。等他终于脱下铅衣,湿透的手术衣几乎能拧出水来,而他还不忘和患者家属沟通,交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