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我与成都地铁的几个故事上

我与成都地铁结缘有30余年了,而在近几年更是频繁。在《成都公共交通70年》第三章“世纪之举”的章节里,我写作成都地铁文字竟占了近80个页码。

如今,成都地铁建设速度已是中国第二城,是成都地铁迅速成线成网的时代。其实现的营运里程,已于年达到余公里,排列为中国城市地铁营运里程第四城。即为成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服务的轨道列车已有5款车型,年曾实现单日运营载客最高达余万乘次。成都地铁的成就是成都人干出来的,仅用了15年的基建和运营时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于地铁快线建设和列车时速的要求日益提升。如为便于旅客快捷地前往天府国际机场,于年6月27日,成都地铁18号快线的天府国际机场1号2号航站楼站投入使用,实现了与天府国际机场的无缝换乘。该线采用了时速高达km/h的车辆,这是成都所有开通及在建地铁中时速最高的。作为18号快线,具有“第一速度、第一隧道、第一规模”三大特点。第一速度:成都建成第一条设计运行时速为km/h的地铁线路;第一隧道:龙泉山一号隧道全长9.7Km,是国内在建的最长的轨道交通(地铁)山岭高瓦斯隧道;第一规模:是全国PPP模式实施的投资额最大的轨道交通项目。一、37年前,成都人的地铁梦成都地铁1号线于年9月27日上午9:37分开通,为中国中西部城市首条地铁线路,也使成都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我常见某些媒体文字和听人说,成都地铁始于年地铁1号线天府广场站的探测开工。但从我接触成都公共交通之事上讲,成都人的成都地铁从早期理论研究与论证,规划模式,机构成立等事宜还要早上20年。就是说,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7年前,成都人就升起了地铁梦,且梦的种子也萌芽了。庆幸的是我也有了接触这些信息。成都最早向国家提交轨道交通的申请是年7月,又于同年10月,在省科技馆的“建国35周年建设成就展览会”上,展出了一个“城市立体公共交通模型”,描述了建设成都市区快速轨道电车线路和通往卫星城的快速轨道电车的展望。当时我所见甚感震惊,成都何时才能如此哦。那个“模型”所谓的“快速轨道交通”,即是地铁、地面快速轨道电车和空中轨道电车的总称。成都市公共交通公司工程师薛浦伦还参加了一个当时的论坛,叫“成都市区交通问题研究会”,并在论坛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论成都市区应当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年12月25日的《成都公交报》节选发表了该论文,那份报纸我读了后收藏至今(图1-1)。图1-1同年,成都市规划局组建了综合交通规划办公室,正式开始构思成都地铁方案,也提出了早期的规划图。年,成都市向原国家计委上报了《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一期项目建议书》,标志着成都正式踏上了地铁建设的申报旅程。该建议书后来虽被原国家计委否定,但成都在全国大城市之中仍属申报轨道交通项目非常早的,而且还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可见成都人对城市轨道交通是情有独钟。对于成都人敢于在年就着手轨道交通的早期规划,倒也在情理之中。我于年出版《百年车风景》一书,专著了成都交通百年来发展的人和事,当该书脱稿时我才发现,这本书稿原来是在告诉自己,成都为什么会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在成都龙泉驿区还有一座汽车产业城且年产汽车早已突破百万辆之巨,那是有历史缘由的。成都人对成都这片土地上的交通,从来就是有种勇于想象、勇于实践、勇于实干的精神。就是在抗战时期,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成都人也是在如何调动最大的交通运输潜力而想方设法,从有限的汽车到小小的人力鸡公车、黄包车、畜力板车以及木船,甚至成都人的肩膀,都以交通运输力的方式投入到抗战大后方的责任担当之中。所以说,对于成都人来讲,需要的未来的轨道交通模式却从未被否定过(图1-2)。图1-年,原国家计委审查通过《关于成都市地铁1号线项目建议书》及中咨公司评估报告,并上报了国务院。在这之前的年,成都地铁建设工程办公室就成立了,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且对地铁1号线的天府广场站结合广场改造工程进行部分先期施工“练身”。同年10月21日,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该公司名一直沿用了13年,于年更名为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好事连连,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同年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发报告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此刻的成都,可谓是中国中西部城市跨入地铁时代的第一个城市了。从地铁1号线的“第一锄土”到如今已有16个年头了,其建设与营运的丰功伟绩确实难以一一计数,但它的一些典型事件以及时间节点,成都人是难以忘怀的,以致后来去地铁公司采访时才有如此感慨(图1-3)。图1-3年12月28日,成都地铁第一条线路——1号线正式开工年7月,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广场站结合广场改造工程同步实施,成都地铁建设首次“练兵”;年8月9日,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都地铁1号线和2号线全长54.18千米的建设规划;年9月,“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年11月21日,原国家计委批复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年12月28日上午,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年5月16日,“5.12”汶川大地震后第4天,地铁1号线如期铺轨;年6月26日,地铁1号线16个站点正式出炉;年8月5日,地铁1号线首个盾构隧道贯通全长米;年9月,1号线17个站点全线封顶;年9月28日,1号线“第一列车”驶抵成都,此车由中车公司制造;年11月,地铁1号线全线“轨通”;年5月25日,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是目前运营成都地铁线网的唯一法人公司;年8月17日,成都市颁布《成都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年4月3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荣获--年度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年7月25日上午8:16分1号线二期工程,即世纪城站至广都站开通运营;年12月6日,地铁1号线第13次调图,最短行车间隔为2分钟;年3月18日上午9:00分,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图1-4)。图1-年12月28日,地铁开工一周年之际,两台盾构机在后子门盾构井同时始发,标志着成都地铁正式迈入了盾构施工时代。成都地铁1号线开启试运营的精准时间,是年9月27日上午9:37分,当天还发行了“地铁1号线开通纪念卡”。在这一周前,我收到成都地铁赠给的几份体验卷,我是试营当天从人民南路公交枢纽站登上地铁1号线的,当日发车最低间距为8分30秒,实现客流5.91万乘次。但当时我不知地铁1号线的车型是B型6编组列车,更不知它将于年3月19日实现客流达到.72万乘次,第一个跨入成都地铁“单线客流百万俱乐部”(图1-5,1-6)。图1-5年9月27日上午9点37分,1号线开通升仙湖车辆段首发仪式图1-6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纪念卡,也是成都地铁发行的“第一卡”

图1-7

地铁1号线建设与营运的典型事件以及时间节点远不止于此,它也不负众望是赚足了人气,但它始终未忘却历史责任,那就是带动着成都地铁网线的“共同富裕”与“兴旺发达”。二、我采访:神奇地铁7号线我采访过神奇地铁7号线,采访的对象便是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宣传部。年12月6日上午8:36分7号线发出第一班车,当天实现客流量26.08万乘次。该线全长38.16千米,站点31座,其中有换乘站设计有18座,开营用车44辆,均为6编组A型机车,运营最小间距时间3分30秒。7号线开营消息一出,市民便知成都又有一条地铁线路运营了,当时也没看出有什么“神奇”之处。但有细心市民则感到此线的出现非同以往,因为7号线是一条地铁环行线,它的开营就意味着成都地铁的“运营互联网”诞生了,在成都地铁线路的版图上,它犹如棋盘上的那枚关键性棋子,可谓“一子落地,全盘皆活”。地铁7号线的“互联”功能太强大了,它可用18座换乘站“互联”成都所有在营和在建地铁线路,以及位于城北、城东、城南的火车北站、火车东站、火车南站三大铁路枢纽,成都地铁的“#+环”的特点线网模式就这样完美呈现了(图1-1,1-2)。图1-1

图1-年9月14日13:56,7号线比原定洞通节点目标提前31天实现全线洞通

我曾听成都向上新媒体的一位记者感叹说,他现在可以任用7号线的站点换乘,到达任何一条地铁线和任何一个地铁站,还可换乘三大铁路枢纽站去异地。成都地铁因有7号线这个“环圈”,刹那间便成了“路路通”,这就是它的神奇处。7号线的换乘站也“换”出来好看数据,其他放射性地铁线路的日均换乘量仅仅是其进站量的50%左右,但7号线乘客换乘量却是大于它的进站量,甚至不超过10%。以年12月6日开营至本月底12月31日共26天客流统计数据显示:进站量为.17万乘次,换乘量却高达.41万乘次。这就是地铁7号线的“神奇”,但还不是它的唯一。地铁7号线是第一次实现了成都用轨道交通“串联”了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高新区六大人口居住密集区,仅需一个小时,7号线机车就可实现一次循环,并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沿线市民的出行愿望,是一条百分之百的快速出行大通道。年4月4日,地铁7号线客流达到95.22万乘次,也可算是客流百万的线路了,但它所用的积累时间仅仅是16个月。被称为赚足人气的地铁1号线是于年3月19日首次突破客流百万大关,达到.72万乘次,所用积累时间长达90个月。地铁2号线的客流量首次突破百万是于年4月4日,当日达到.22万乘次,但它所用积累时间也是54个月。数据也能“掷地有声”的显示:地铁7号线的通勤能力太强大,难怪有乘客常说,7号线的神奇之处于“两手抓、两手硬”,乘客换乘量第一,乘客流量增长速度也是第一。地铁A型6编组列车采用4动2拖编组,首次运营于成都地铁7号线。年12月6日上午8:36分,7号线发出成都第一班A型6编组列车。在这个瞬息,便结束了B型6编组列车“统治”成都地铁车辆的历史。在高峰拥挤的地铁1号线上,乘客们感叹: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坐上更加宽敞的地铁?这段历史的结束,对于成都地铁1号线的“铁杆粉丝”们,犹如“久旱逢甘雨”。虽然A型6编组列车每节车厢仅比B型6编组列车每节车厢宽了0.2米,长了3米,但它3节车厢的载客能力可当4节B型车厢用,所以“铁杆粉丝”才盼望着。A型6编组列车车体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车长米,宽3米,高3.8米,车辆结构设计寿命为30年。采用DCV接触网受电,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有80km/h和km/h两种形式,将分别运营地铁7、8号线和10号线。列车前端设有紧急逃生门,紧急情况下通过此门进行乘客紧急疏散。车辆分为带司机室的拖车、带受电弓的动车和不带受电弓的动车三种基本形式,由牵引系统、辅助供电、制动系统、列车控制、广播、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电热系统及车门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该车辆是成都地铁第一次采用的机车车型,较之前开营的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所采用的B型6编组车辆的载客能力更强,其特点:一是全车载客定员人,最大载客量可达人,较B型6编组载客能力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二是车厢制造技术首次采用欧系标准的大断面,薄壁中空铝合金型材制造,使车厢呈现高强度和轻量化的特性,这也是较成都B型车厢的合金钢车厢的最大区别。同时,车厢内空气更加清新自然,风量更充沛;款式也更加简约,更宽敞;三是该车型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第一,便是全部车辆是第一次采用了“成都造”,是由中国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图1-3)。图1-3成都地铁7号线A型6列编组车辆是第一次由“成都造”年3月,成都商报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节目“直播未来成都,见证中心崛起”走进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次直播“成都造”地铁列车生产全过程,探秘A型6编组列车地铁7号线列车车体、表面处理厂房、总装、静调厂房以及异处调试现场。其中“探秘地铁7号线”直播是场压轴戏,放在该次“直播成都未来,见证中心崛起”特别策划的最后一场直播,有今日头条、凤凰新闻、腾讯新闻客户端等4个平台同步进行。对于老百姓心中的地铁7号线,我采访到了四川长江集团高管王先生,采访他是因为听说他夫妇俩已是成都地铁的“铁杆粉丝”。王先生和他爱人过去都是有单位车接送上下班的,单位车改后,住家金沙片区的王先生夫妇是双双进入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便踏上了上班之路。王先生南下到火车南站换乘1号线继续南下高新区,他爱人北上至槐树店站换乘4号线车去到成都大学,下班后是沿线返回,工作日是天天如此。王先生还诙谐的对我说,他坐地铁每天要吃“豪华套餐”。所谓“豪华套餐”,就是地铁车上车下人挤人的“大宴”,凡是坐7号线到火车南站转乘1号线南下的人必然吃。在7:40前到达火车南站,等七八趟车可挤上车,如果8点到站,那后果不堪设想,地铁车厢里外早已分不出男女,好不容易挤上车厢里的,常有又被挤了出来,那个“挤”叫“针插不进”。后来王先生说,他也摸到了1号线早高峰的运行规律,每天上午7点45分、8点10分、8点40分左右有空车发往1号线火车南站,所以他是精打细算去研究如何赶上第一班空车南下。“虽然天天吃‘豪华套餐’,但瘦了身,过去月月感冒一次,自从上下班坐地铁后,一年了都没感冒一次”。王先生说着。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赶地铁和挤地铁是体育锻炼,感冒是被‘挤’跑了。”彼此也诙谐了一场。王先生对我依旧滔滔不绝,说我家人没有7号线是“寸步难行”,7号线串联了我们一家人又乐了我们一家人,我父母家住7号线八里庄站附近,我岳父岳母家在花牌坊,节假日去看老人家们,全是乘坐7号线一次性达到。王先生还说,地铁7号线的知名度颇高,一日有群重庆旅客问他哪有地铁站,他问对方要找地铁几号线,回答说,给我们指明到7号线就行,还说找到了7号线就能转乘到成都任何对方耍了。地铁7号线真的“神奇”了,王先生一家人就是一个7号线演绎“神奇”的故事,再加上重庆旅客问路的一席话,地铁7号线不火不可能了!地铁7号线的神奇之处,是浑身上下贴满了“第一”和“唯一”的标签。它是唯一一条一次性贯通的地铁线路;它是一次性完成开通车站数最多的地铁线路;它是换乘站最多且换乘站比例最高的地铁线路;它是开营一次性配置机车最多的线路;它是设置文化与艺术站最多的线路。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看,地铁7号线是最有艺术气质的地铁线,它那8座重点艺术站和5座艺术站让人流连忘返,也被乘客称为流动的博物馆,一年天展览着天府文化,其中的金沙博物馆站、太平园站、驷马桥站、理工大学站、一品天下站、狮子山站、西南交大站、九里堤站可谓不得不说。金沙博物馆站是7号线最具特色的车站,也是整个7号线文化元素的最大亮点。来这里,就是读成都的历史。该站的天花板利用建筑空间做了三联拱的设计造型,柱面采用金沙文化十节玉琮造型,并通过仿玉石材料的运用,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古蜀人在玉器方面的造诣;墙面通过微晶石、钛金喷砂不锈钢两种不同材料的搭配运用,进一步烘托出古蜀文明的厚重历史感。主题艺术品《天地礼颂》取材于古蜀金沙文明的辉煌成就,作品分《生活》《祭祀》《抗争》三个章节,分别反应了金沙古蜀先民耕种渔猎的日常生活、祭祀天地的盛大仪式、抗洪治水的无畏壮举(图1-4)。图1-4成都地铁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太平园站特色是3号线、7号线、10号线三线换乘车站,也是机场线进入市区的门户车站,给来往旅客传达出浓浓的成都印象。该站空间装饰设计上着重体现银杏的视觉感受,通过柱子与天花接驳处为银杏造型,灯具结合造型表现金灿灿的银杏叶,在楼扶梯处设置艺术装置及艺术连廊,通过三维一体的形式打造出人在林中行走的视觉享受。主题艺术品《金色印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将银杏的秋色美韵幻画成林(图1-5)。图1-5成都地铁7号线太平园站驷马桥站站台顶面饰以具有代表性的马车车轮艺术造型,创意于汉代蜀郡代表作家司马相如“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之典故;柱面顶部借鉴汉阙造型,刻画出浓郁的汉代建筑风格,柱面图案以驷马高车为创作背景,通过石材雕刻的艺术手法,辅以我国古代祥云元素,刻画了汉代高车的形象。主题艺术品《上林赋》以司马相如的代表性汉赋所绘制的《上林图卷》作为创作素材,将司马相如持笔所作《上林赋》中的无尽风流和《上林图卷》中天子出行狩猎的鸿篇巨幅得以还原呈现。表现形式上采用巨幅长卷形式,通过陶瓷艺术表现(图1-6)。图1-6成都地铁7号线驷马桥站理工大学站紧邻理工大学,该校原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学校拥有一座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考虑到这一地域文化,在车站空间打造上,主要以成都平原地址构造为设计元素,柱面以微晶石彩雕的工艺将地质岩层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寓教于乐;天花采用方通穿插处理,以抽象的曲线手法表现地质构造的特性。主题艺术品《马门溪龙》分《恐龙家园》《梦回远古》和《神秘星球》三个主题场景进行描绘,塑造出一幅以马门溪龙为主体的天府之国1亿多年前的梦幻场景。壁画采用具有地壳色彩的马赛克进行手工拼剪,更具现代设计感(图1-7)。图1-7成都地铁7号线理工大学站一品天下站以地面一品天下大街而得名,装修设计上以筷子为设计语言,柱面以特色美食为创作元素,同时在站台个性区加入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火锅九宫格造型,强化了我省的文化属性。主题艺术品《川味美食演义》以夸张的人物造型与重彩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一场视觉美食盛宴。将主体食客形象夸张成戏剧化的三国蜀汉人物,与菜式创始人的写实化造型,形成强烈的反串效果,令画面意趣横生。而水墨线描的街铺背景,取材于成都过往的美食文献(图1-8)。图1-8成都地铁7号线一品天下站狮子山站紧靠近李劼人故居,空间装饰设计上,个性区天花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呈现出典型的川西民居房顶造型;柱头顶部以菱窠故居木质连廊为造型元素,在充分表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注重空间通透性的氛围营造。主题艺术品《如椽巨笔》极大地讴歌了李劼人先生作为近代文学家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以及在文学创作上谱写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经典三部曲的高深艺术造诣(图1-9)。图1-9成都地铁7号线狮子山站西南交大站紧邻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车站多处细节展现西南交通大学悠久的历史。主题艺术品《竢实扬华》以詹天佑、茅以升、黄万里三位杰出校友代表,寓意交大百年历史上培养的无数济济人才;列车方面采用有蒸汽机车、电动机车、高铁、磁悬浮等,象征交大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采用南京长江大桥和连通祖国大好河山的高架桥梁,反映交大在桥梁设计建设领域的突出成就。九里堤站是体现九里堤肇始于李冰治水,后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防成都水患主持修筑了九里长堤,唐末西川节度使高骈曾予维修,宋初又经成都知府刘熙古组织重建,故先后被称为诸葛堤和刘公堤。因其全长约有九里,故而称其九里堤,曾在成都历史上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主题艺术品《水利千秋》借九里堤引出成都治水文化背后的故事,旨在纪念与传承成都史上众多泽被千秋的治水历史,让后人了解人类智慧改造和利用大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伟大篇章。地铁7号线的普通车站,则根据位置分为了四种颜色搭配。东边为绿色,代表春天。采用绿色装修风格的车站包括:崔家店站、双店路站、槐树店站、迎晖路站、大观站、四川师大站。南边为红色,代表夏天。采用红色装修风格的车站包括:琉璃场站、三瓦窑站、火车南站、高朋大道站。西边为黄色,代表秋天。采用黄色装修风格的车站包括:武侯大道站、龙爪堰站、东坡路站、文化宫站、茶店子站。北边为蓝色,代表冬天。采用蓝色装修风格的车站包括:北站西二路站、府青路、八里庄站。可以说,在地铁7号线的装修上,成都地铁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体现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条线路无愧于最具“艺术”气息的地铁之名。地铁7号线的“唯一”和“第一”不仅于此,在未来的时间里还将有新的呈现。如果只能用一句话结束它的神奇,“地铁7号线是成都人和成都地铁不可或缺的。”三、在地铁里奔跑的车历史年,成都地铁传媒有限公司的地铁视频主持人孙珏打来电话,约我拍地铁视频节目,专供地铁车厢、站台的2万余台平板视频播放之用,还说是在地铁车厢里奔跑的“成都交通文史节目”。我高兴地应约了,其实这之前,孙珏还在言几又采访过我出版《从清朝的的士》一书的情况(图1-1)。图1-1孙珏说的“专供地铁车厢、站台的2万余台平板视频播放之用”却是如此。当年成都地铁新开通运营里程71公里,较上年年底增加了66%线网运营里程达公里。随着4号线二期、首条机场专线10号线、环行7号线的开通,成都地铁正式迈入“井+环”线网时代,切实提高了市民出行可达性,加速构建了优质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体系。年线网客运总量达7.82亿乘次,日均客运量逐步攀升,客流新高不断突破。12月8日,成都地铁线网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万大关,达.65万乘次。12月29日再创新高,达.65万人次,成为继北京,上海等城市以后国内第七个实现单日客运量突破万乘次的轨道交通城市。成都地铁的2万余台平板视频,正恰好“为了每日万乘次”的人们收看视频节目,可谓成都地铁的“两个文明两手抓”(图1-2)。图1-2记得当时孙珏采访录制了10集节目,分别涉及成都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街轿、客运鸡公车、客运马车、渡船、黄包车、“共享单车”,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启的人力三轮车、小汽车出租和出租汽车等。节目采访录制开始时,我甚感有难度,因孙珏说,每集节目要求控制在3分钟之内,便于乘客在一两站之间能收视完毕。3分钟内要把成都一种客运交通工具起源和运营历史说个大体清晰,却也太难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我还是与孙珏找到了办法,先后采访录制了3次,共10集视频。节目制作剪辑后,除在地铁营运系统滚动播出有近1年时间外,成都地铁的几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vgoog.net/hbyx/12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