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素维持着动物正常生命活动和生产性能,动物产品则作为人类的食物,因此饲料与人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但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中,饲料可能被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影响动物健康和动物产品安全,最终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控制和减少饲料中污染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新版《GB—饲料卫生标准》已于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有毒有害物质控制项目增至5类24个(见表1),并细化饲料产品中的限量值,涵盖技术指标个,其中80%达到欧盟标准。
按污染物来源可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分为饲料源性和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来源于各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的毒害物,包括饲料原料本身存在的抗营养因子,比如天然植物毒素。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在饲料生产链中,对饲料产生污染的外界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霉菌毒素、有机氯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等。
霉菌毒素
1.1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对于蛋鸡饲料而言,最常见、最严重的毒害物则是霉菌毒素。霉菌毒素由多种真菌合成的毒性较强的次生代谢产物,在环境(湿度、温度和氧气)适宜的条件下,可在饲料、饲料原料和食品中产生。据估计,至少存在种真菌代谢物对人类和动物会有潜在的毒性危害,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和赭曲霉毒素A人们熟知并广泛研究。饲料及饲用原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受检饲料及原料的霉菌毒素检出率极高,在同一样品中也经常检测到多种霉菌毒素,容易产生协同致毒效应。霉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引起人们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