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爱肝日
俗话说:人体能健康,全靠肝来帮!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请您正确认识肝脏,并学会科学养肝的方法,掌握护肝的金钥匙。
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
一
肝脏在人体中占据的位置、发挥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体性器官,参与人体内蛋白质、糖、维生素等物质的代谢。不仅能分泌胆汁帮助我们每天消化食物,还具有生物转化功能,能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灭活或者改变其活性,从而更易于人体排泄,达到一个相当于“解毒”的功能。
二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起病常隐匿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1/4体积的肝脏就能满足一般的生理功能。即便只有30%的肝脏正常运转,也能维持人体正常活动,肝功能检查等也可能不会显示出异常。因此,肝癌具有病情隐匿,进展快的特点。
肝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肝区疼痛1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中晚期肝癌以肝区疼痛为首发症状,发生率超过50%,早期患者可感觉到右上腹不适,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那是因为癌肿瘤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导致。
消化道症状2暧气、消化不良、恶心等是肝癌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胃肠功能紊乱,易被误认为慢性肠炎,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腹部包块3部分肝癌患者无意中触摸到右上腹或中上腹包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常有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钝而不整齐,呈进行性增大,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应警惕肝癌的发生。
发热症状4一部分的肝癌患者会出现出汗、发热。多数发热为中低度发热,一般在37.5℃~38℃左右,少数患者可为高热,可达39℃以上,呈不规则热型,多不伴寒战,午后发热较常见。
哪些人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熬夜、酗酒、过度用眼、情绪郁结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肝脏受损的重要因素。三
肝癌这么可怕,预防很难吗?
不难!
01?
重视每年一次健康体检
就算是癌症,临床验证,只要发现得早,早期癌治愈率也可达到90%以上。早期发现肝癌其实并不难,重视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推荐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AFP)和B超,检出率一般达到80%以上。
02?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该疫苗按规定时间接种3次,可使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03?
预防丙肝
丙肝主要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暂无疫苗可预防,如不及时治疗,急性丙肝可转化为慢性丙肝,最终可能会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04?
不信偏方,勿乱用药
因为许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就医用药应由专业医师指导,正规用药,不可偏信偏方,随意用药,以免造成肝脏的不必要损伤。
05?
适量运动,合理膳食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周锻炼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瓜子都可能含有较多的黄曲霉素,发现食物霉变请勿食用。此外,胡萝卜、大蒜、菠菜、西兰花、包菜、空心菜、木耳、荠菜、蘑菇、百合等蔬菜营养丰富,可滋补肝脏,应常吃、多吃。
爱肝行动
不应只限“爱肝日”当天
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
早发现、早治疗
保持良好健康生活方式
让我们远离肝病
专家简介
01
朱金照,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院肝病消化科(第三病区)主任。专业擅长:
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及内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深厚造诣,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包括静脉套扎和硬化剂治疗等)在省内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职业发展:
从事临床工作32年,先后在天医院、医院进修学习。现任福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镜学分会常委,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福建省肝病学会门脉高压组委员。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及多项市级科研课题,获得过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坐诊时间:
每周星期五全天
预约-/
02
付唆林,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福建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肝病消化科副主任。专业擅长:擅长内镜介入、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三类技术,全面涉足胃肠、肝胆胰、小肠和腹腔四个领域,尤其擅长肝胆疾病领域的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及ERCP等技术。在世界首次提出腹腔内镜术新概念,个人首先尝试在无X线监视下行内镜下胰胆管插管术治疗肝外胆管疾病。职业发展:曾任南昌市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分会双主委;医院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肝病学会常委,江西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小肠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与肿瘤专家协作组成员,担任医院消化科主任十余年医院消化科兼内镜中心主任一年。曾获“南昌市名医”荣誉称号。先后获南昌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和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承担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在GUT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坐诊时间:每周星期一全天预约-/END
来源:医院整合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